总社四届六次理事会上李成玉主任所作的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中,推动了总社4家科研院所的整合,组建了总社棉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而大力促进总社科研院所工作上台阶。对于整合后带来的变化和发展,来京参加理事会的济南果品研究院院长王汝轲深有感触。“总社领导十分关心我们科研院所的改革发展,李成玉主任在这次理事会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科研院所整合,就涉及到我们济南果品研究院和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的整合。过去我们的科研单位规模小、力量弱,通过整合把东部地区的技术优势、成果转化优势与西部的资源优势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得我们真正能够做大做强。”
联系到两家科研院所的实际工作情况,王汝轲说:“整合后我们两家单位的技术力量大了,条件宽了也实用了;整合后西部生漆能够利用东部的化工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两个平台使东西部信息得到了沟通,从而进一步促进东西部的整合。”针对实现整合采取的具体措施,王汝轲介绍:“首先,2009年我们要进一步狠抓整合,加强业务上的整合、领导班子的整合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我们一定会按照总社党组的要求尽快落到实处。第二,要加强果品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该中心的建成将有效解决国内果蔬采摘后贮藏环节的技术问题,也将建立一个国内较为现代的果蔬物流创新体系。第三,要加强制度建设,围绕市场需要搞研发,继续服务‘三农’,解决行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我们接下来要在研究院下设研究所和几个研究中心。总社同意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领办龙头企业,我们结合实际准备要搞几个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让科研和实业、事业和市场真正结合。体制顺了、机制活了,才能集聚人才,才能激发员工积极性。最后,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科研院所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我们整合的两家单位要在3年之内,使我们科研队伍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科研人员占到一半以上,真正打造一个人才技术的高地,为国内果蔬贮藏加工做好坚实的技术支撑。”
王汝轲说,总社下属的8家科研院所,既是涉农型也是开发型的科研单位,虽然规模都不大,但各有特色,都紧紧围绕供销合作社中心任务来开展科研工作,就是要服务“三农”、服务“新网工程”。回顾近年来的工作,王汝轲说:“我们济南果品研究院着力研究农产品物流中的难点技术问题,比如如何减少果品采摘后的贮藏、运输环节,降低果品在这些过程中的损耗。农药残留也是我们的研究工作重点,利用技术优势,我们常常深入产区一线,组织有关专家和科研人员对广大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每年院里至少都要做8期相关技术研讨和培训会,参会人员达到近一万人次。果品储藏保鲜我们也投入了大量的科研人员和经费,开发了一系列的保鲜产品,提供给广大农民和企业,提高了果品的完好率。此外,我们利用互联网、杂志(《中国果菜》)、简报(《果蔬经济信息快报》)等方式向会员单位、服务网络用户发布技术、市场等信息。现在果品贮藏方面的服务网络用户有2000多家企业,果品加工方面有150多家企业。通过济南果品研究院的技术支持,为企业为农户增加收入上亿元。”
谈到科研单位工作与供销合作社系统如何结合时,王汝轲介绍:“随着‘新网工程’的不断深入,济南果品研究院在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村级综合服务站上做了大量工作。我们计划组建几个专家讲解团,分别到全国各个省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特别是到乡镇一级供销合作社,围绕扩大内需,把基层需要的农产品加工贮藏技术、食品质量安全生产等知识传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