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莫让大学生下乡创业“钱”途渺茫

□ 蔡靓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国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国家近期出台七条综合性政策举措,其中包括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到中小民营企业工作以及自主创业等。对创业的大学生而言,“好点子”不缺,缺的是资金。给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贷款,对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而言,也意味着新的商机。

  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第一批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创业的安徽省科技学院3名学生,创业未到1年,有1人已将大棚转让,完全退出创业;另2名大学生也考虑退出创业。他们半途终止创业的原因,不是不愿扎根农村、艰苦创业,而是创业机制和贷款政策不够完善。

  据了解,凤阳县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给予每个大棚6500元的补贴和1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3名大学生每人都建起了3个大棚。但当他们向农信社贷款时,当地农信社依据只能为本地户口农民提供贷款的政策,拒绝为他们提供贷款。尽管经过政府反复协调,他们第一批建设的大棚最终拿到了县政府出面的“委托贷款”,但是农时已受到了影响。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超过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待业,这些都是潜在的青年创业人才。大学生自主创业为竞争激烈的社会就业另辟蹊径:放眼农村,只要有知识、有技术,同样大有作为。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他们自主创业所面临的困难。

  而资金就是创业者面临的最大问题。初次创业青年自有自筹的资金量非常有限,需要政府、金融机构、民间力量来扶持。但实际上,政府各部门的资金扶持,大多针对下岗工人、退伍军人等特殊群体,资金量也小。而金融机构中,商业性银行贷款程序复杂、门槛较高,政策性银行一般不向个人贷款,这均不利于初次创业者。大学生自主创业可谓“钱”途渺茫。

  农信社可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把握住这个机会,在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梦”的同时获得收益。

  农信社支持大学生创业其实早有先例。河南省滑县农村信用联社去年与县委组织部、县劳动保障局、县财政局共同出台了《将大学生村干部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范围》的实施方案,支持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大学生村干部贷款须向县委组织部、县劳动部门申请有关手续,滑县农信社凭审核手续,依照贷款审批程序办理贷款。申请小额贷款金额一般不超过3万元,期限最长为两年,县财政局全额贴息。

  贷款审批后,滑县联社、组织部、劳动保障部门积极进行创业培训与指导、项目开发、项目论证和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模式,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积极开发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等适合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的项目,并指定专人负责,定期了解其经营状况,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其解决创业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借鉴经验,农信社可将贷款对象由大学生“村官”拓展到普通的创业大学生。同时,各地政府可建立市财政和金融机构、民间资本构成的资金扶持体系,从财政拨出专款作为扶持创业的担保金和贴息款与金融机构、民间组织、创业者互保(或者称为联保)群体共同建立融资、担保、借贷的体系,合理简化创业贷款程序、灵活提高创业贷款规模、共同承担创业风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