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与中小企业携手共度时艰

□ 王康 周鹏程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目前中小企业面临需求不足、资金紧张、效益下滑等困难,众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金融企业在面对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时,更要理解企业、帮助企业、扶持企业,要想企业之所想、帮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难,千方百计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提升企业的发展信心,同企业携起手来,齐心合力,共度时艰。

  一、确立社会责任意识,以积极的姿态携手企业共度时艰。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经济形势急剧变化,为应对危机,国务院确定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拿出资金刺激经济,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金融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共同肩负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责任,积极投身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发展中去,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信贷资金筹集力度,在宏观经济走低的形势下,以良好的金融服务促进县域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二、确立科学发展意识,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优化结构。在宏观经济形势下,金融工作要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经济金融规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立审慎放贷,不惜贷畏贷的经营思想,既保证服务经济水平提高,又要防止出现金融风险。在信贷投入上,要坚持总量不减、结构优化、风险能控,银企双赢的原则。在结构调整上,一方面要把握政府启动内需的投向和节奏,围绕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发展决定的要求,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跟进农村公共设施及农村消费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透过困难寻找繁荣,越过危机寻找机遇,关注企业运行状况,及时进行信贷结构调整,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行业作为支持重点。就县域而言,要在服务“三农”上,围绕土地流转、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由服务传统农业向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转变,由分散的农户贷款向农民合作互助的方向转变,由小额农户向规模农户、消费贷款转变;在企业贷款上,策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积极介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重点选择那些符合产业政策、有成长潜力、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培育、引导、满足不同中小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需求。

  三、确立服务创新意识,科学高效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贷款具有“要得急、期限短、频率高、数量少、风险大”等特点,对满足中小企业优良客户的贷款需要,可简化手续,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实现贷款流程科学化、标准化。一是建立信贷“绿色通道”。对专业大户、各类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不同类型贷款需求开通“绿色通道”,通过授权、转授权措施的约束,及时发放此类贷款,减少环节,方便客户;二是拓展多渠道的担保方式。围绕中小企业担保为主线创新,形成存单、票据质押;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财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土地、厂房、设备等不动产抵押;出口退税税单、标准仓单、产成品、应收账款等动产抵押;票据贴现、信用证保函等贸易融资,丰富并拓展适应中小企业各种担保特点的融资品种体系;三是实施信贷定价。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应当探索风险定价机制,实行差别利率管理,本着风险和收益相匹配原则,以信用等级浮动和综合贡献度来弹性定价,对信用等级越高、忠诚度和贡献度越高的客户,融资定价越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