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1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形势与任务
在机遇与挑战中求发展


  三个有利条件做基础

  李成玉在报告中指出,去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我国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经济发展面临很大下行压力。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经营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在化肥、棉花、再生资源等传统主营业务领域,需求大幅下降,出口急剧萎缩,市场价格深度下跌。目前,国产尿素、二铵等主要化肥品种的价格比去年高峰时下跌了近40%,棉花价格也较去年高峰时下跌了20%,再生资源行业更为严峻,多数废旧物资的价格跌幅超过了50%,企业经营风险急剧增大。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系统销售总额、汇总利润增幅明显放缓,而且这种趋势至少在今年上半年还将延续。在看到严峻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面临的有利条件。

  一是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为供销合作社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指出,支持供销合作社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09年“三农”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明确要求供销合作社积极开展农村连锁经营。三中全会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很多工作都与供销合作社密切相关,比如,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营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建设,加快建设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等等。这些工作我们已经在做或正着手要做,随着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宽松。

  二是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供销合作社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研究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进一步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中央决定加快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包括抓紧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网络与供销合作社网络的结合,提高农家店的综合服务功能;在重点销区和产区新建或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和农贸市场,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推进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重点培育大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增加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和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可以说,农村市场正进入消费环境加快改善、需求结构快速升级的黄金时期,广大农民的消费潜力正在逐步释放。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市场占有发展先机,具备突出优势,全系统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次启动农村市场、扩大消费需求的难得机遇,为新一轮改革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是供销合作社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方向的更加明晰,为下一步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多年的艰苦努力,供销合作社已经摆脱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经营网络快速延伸,经营业态不断创新,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才队伍得到优化,全系统的发展思路日益清晰,发展举措更加扎实,基本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特性和农村特点的改革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这些都为供销合作社今后的改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方面切入应对挑战

  李成玉在报告中指出,如何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严重不利影响,化危机为转机,变挑战为机遇;如何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特别是积极启动农村市场的政策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成为今年工作的重大课题。

  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机遇稍纵即逝,必须紧紧把握。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随着农村消费市场的快速启动,供销合作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系统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发展破解难题,以发展凝聚共识,以发展汇聚力量,以发展赢得地位,始终不渝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要立足“三农”、统筹发展。坚持立足“三农”、服务“三农”,是党和政府对供销合作社的重托,是广大农民的期盼,也是供销合作社独立存在的价值所在。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格局加速形成,广大农村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对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方式与途径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系统一定要顺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趋势,努力推行城乡并进、工贸并重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工业品下乡进村,着力推进农产品进城入市;积极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加快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进入城市社区服务网络,满足城乡居民多形式、多层次的生产生活需求,在推进城乡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城乡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繁荣。

  要健全网络、全面发展。健全的经营服务网络,是实现供销合作社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要实行全面发展,就要求我们既要重点抓好农资、日用消费品等传统业务,又要大力拓展农村金融、房地产等新兴业务;既要强化大型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又要提升县域经营服务网络的基础支撑功能;既要在流通领域做强做大,又要在其他领域有所突破。当前,要着力在构建基层经营服务网络和农副产品购销网络两个薄弱环节上下功夫。要重点扶持经营网点空白县加快网络恢复重建,积极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将经营网点向县以下延伸,不断扩大网络的覆盖面;要以改造和新建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为突破口,广泛开展跨区域联合合作,加快构建起覆盖广泛、销售顺畅、运转高效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

  要完善机制、持续发展。供销合作社要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供销合作社几十年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凡是供销合作事业发展顺利的时期,都是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凡是供销合作事业发展较好的地方,都是体制机制转换取得重大进展的地方。只有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加快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和机制,才能经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才能完成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升华蜕变。当前,要认真梳理和解决多年来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加快形成适应农业农村新形势、顺应城乡一体化新趋势、符合市场经济新要求的体制机制,切实将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促进供销合作社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