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1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回顾2008: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有点有面刷新成绩


  李成玉在报告中指出,2008年全系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总社四届四次、五次理事会议的部署,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以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和加快社有企业发展为重点,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表现——

  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按照中央统一要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习培训、深入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分析检查等活动,加快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工作作风。总社查找了在为农服务能力、经济发展质量、机关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必须加快发展速度、创新体制机制、整合系统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等推动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共识。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系统上下科学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发展的途径和措施更加清晰、具体,工作作风切实转变,这些都为供销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积极参与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去年,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频发。

  表现——

  年初,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总社下发了关于做好雨雪冰冻灾害防御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领导同志深入到重灾区供销合作社调查慰问;各地供销合作社先后筹集、调运140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为灾区捐献救灾款物1200多万元,并积极做好农产品运输和销售工作。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总社在第一时间向四川省供销合作社拨出捐赠款,派出工作组赴灾区了解受灾情况,呼吁国际组织及国外合作社为地震灾区捐款。系统上下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先后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1亿多元。

  三、“新网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表现——

  一是经营服务网络快速延伸;二是经营业态不断创新;三是“双向流通”功能得到强化;四是信息化、标准化工作扎实推进;五是资金支持体系初步建立。

  四、专业合作社建设扎实推进。

  表现——

  一是数量稳步增长,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二是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成效显著;三是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四是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得到加强;五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五、社有企业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

  表现——

  一是体制机制改革继续深化;二是联合合作取得新进展;三是骨干企业的规模与效益继续提升。

  六、行业协会发展取得新突破。

  表现——

  一是数量与规模继续发展;二是积极反映行业诉求;三是主动承接政府相关职能。

  七、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

  表现——

  总社加强了与财政部的沟通协调,实现“新网工程”专项资金增加1.5亿元;核销了统配化肥政策性欠款挂账11.52亿元;核销了储备棉、老商品棉历史欠账25亿元;争取到出疆棉运费补贴政策,用棉企业每年可获得补贴10亿元。加强了与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沟通协调,经国务院同意,正式下发了《关于供销合作社企业职工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通知》,涉及金额120多亿元,惠及全系统120多万职工。加强了与发改委的沟通协调,全系统农资企业承储了国家化肥淡储总量的68.5%。加强了与科技部、国家标准委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落实科研专项经费4000万元,新增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42个。从各地看,供销合作社越来越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此外,还强化了人才队伍培训,总社对260多名新任县级供销合作社主任进行了培训,全系统加大了对“新网工程”、专业合作社等急需和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社首次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选拔了三家涉棉企业的总经理和庐山服务社的经营班子;推动了总社4家科研院所的整合,组建了总社棉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了对外交流与合作,成功连任了国际合作社联盟亚太地区主席国,组织系统企业参加了在葡萄牙里斯本举办的首届世界合作社贸易展销会。

  李成玉在肯定2008年工作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基层经营服务体系薄弱,一些县级供销合作社资产少、业务少、网点少,有的甚至仍然是空白;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不强,有些遗留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盘活资产的思路不宽,有些地方甚至在靠有限的物业租金艰难维持生存;在把握机遇方面反应不快,做争取工作不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拓展新业务的进取精神不够等。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