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鸿武 ——
1956年3月,生于河北永清。
1981年,毕业于河北廊坊师范专科学校。
1995年,任廊坊市政府副秘书长、廊坊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
2005年,出任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廊坊办事处主任。
人生爱好:旅游
人生格言:理想是前进的灯塔,目标是行动的指南。
“搞经济的不能不懂经济,学习经济不能只限于书本,我需要一个实践的舞台。”一句话,帷幄了樊鸿武从政二十年后的再一次人生抉择。2005年,在人生的拐点处,他毅然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公务员职务,选择了从幕后走上台前、从书本走向实践,踏上了他所谓的——
练兵舞台
什么样的舞台?没有闪烁的霓虹灯影,没有雷动的喝彩掌声。放眼当时的农信社,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廊坊办事处主任樊鸿武的脚下,似乎只有遍野荆棘:人员素质低、客户层次低、管理水平低、科技含量低、人员包袱、历史包袱……,习惯总结的他将所有的种种提炼为农信社的三个“大”:“三大死穴”、“三大软肋”、“三大包袱”。加冕为“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廊坊办事处主任”,樊鸿武却并没有多少新官上任的欣喜:农信社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做好本职工作、为了探清虚掩于表象之下的实质,樊鸿武迈出了上任后的第一步——
微服私访 事必躬亲
“了解人、熟悉事、谋思路、立规矩,这是我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樊鸿武的言辞总是那么精干和准确。他笃信“眼见为实”,不听汇报,直奔一线;不带人、不通报、只身突然前往。“谁也不认识我,我就进去看,看每个营业网点的环境建设、员工服务态度……,有陌生的面孔做掩护,我可以看到最真实的情况。”他的一线走访,被当地农信社人称为“微服私访”。
要想真抓实干,必须 “言必行、行必果”。樊鸿武检查农信社工作的方式层出不穷,让那些平日工作态度懒散的员工提心吊胆,基层工作中的问题,在无数难以设防的“樊式检查”中逐一浮现。
镜头一:信用社强调主动向客户营销。然而,找上门来的客户却常是无故被拒。
一个中年男子的电话打入了信用社主任的办公室。“您好,我是一个个体户,想贷点款,想找您咨询一下具体情况。”“现在不行!都啥时候了,季度末了,收利息呢!下月再来吧!”一句话,咨询贷款的客户就要再等上20多天,“……,我是樊鸿武,你到营业室来一趟吧,我想和你谈谈。”男子声音一沉,亮出了真实身份——一场有关工作作风、服务态度的大整顿就此展开。
镜头二:制度明确规定,检查农信社营业室等关键部门,必须“三证一带”齐全(三证:身份证、工作证、检查证;一带:由联社有关的工作人员带领)。然而,这一制度的执行力度往往会“因人而异”。
“把营业室的门打开,我进去看看,和员工们座谈一下。”樊鸿武对身旁的农信社工作人员说。“哦”,工作人员应声拿出了钥匙。“停”,樊鸿武喊住了准备开门的员工,“主任大,还是制度大?”——原来是对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考察。
如是的亲力亲为,如是的真抓实干。历经两度春秋,樊鸿武只身突袭式地走访了120多个下辖农信社——超过全市农信社点数的2/3。他从严治社的管理理念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让一线员工都绷紧了神经,因为,人人都知道有个 “个儿不高、白头发、胖老头”的樊鸿武,因为,员工们把农信社的“三防”改成了“防火、防盗、防鸿武”。
正是有这些难以细数的调研实证为基础,樊鸿武得以大刀阔斧、有条不紊地全面铺开了农信社的改进工作:提出了“改革兴社、管理立社、发展强社、效益富社”的工作思路,作出了“突出一条主线、抓好三大板块”的总体工作布局,推行了各种狠抓行风建设的管理制度,如农信社主任异地任职、重要岗位人员轮换等,而那场始于2007年8月、历时8个月、调动500余人,对全市所有基层网点进行的梳篦式和兜底式综合业务大检查,更是在全市掀起了从未有过的“检查风暴”、“问责风暴”。
工作中的樊鸿武让员工敬畏,但是,更让员工们折服的,是他的人品。用他桌案前悬挂的字匾来概括,那就是——
“厚德载物”
“我这人工作起来有些武断,甚至‘霸道’。但是,我也很传统。”樊鸿武这样来评价自己。在他桌案的对面,“厚德载物”四个钢劲有力的大字抬首可见。“厚德载物”,语出《易经》,却与《老子》中的“上善若水”诠释着同样的高尚品行。樊鸿武用这四个字无声地鞭策着自己。
他的身影,会出现在员工乃至员工父母的病榻前;他会定期为员工举办集体生日宴会;他会在父亲节、母亲节召开孝敬老人的员工座谈会……。
2008年元月一日,一封简短的“感谢信”贴在了一家农村信合的网站上,接下来,是1500次的点击率:
我是工作了20年的老临时工,在内勤干遍了所有岗位直至内勤主任,由于自己的努力、忘我的工作,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连续10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但是待遇上的悬殊打击了我们这些临时工的自尊。这20年来,没有节、没有假,整个一个工作狂,……结果却是收入仅仅维持温饱,看着同事们买房买车,自己却常常拮据,负债生活,头上淌着汗心里却在流着泪,几次想跳槽,又割舍不了这20年的信合感情。
最近,我们签订了新的劳务用工合同,听说是市办樊主任了解到临时工问题,亲自跟省里要来的指标。在这里,我代表全市工作在信合一线的老临时工们,向樊主任深深地鞠躬,表示我们最崇高敬意和感谢。上任不久就解决了我们一生的大问题,我会记在心里……
网络帖子让看过的人为之动容,然而,当记者问及这件事情的时候,樊鸿武的回答却是:这是省联社的功劳。每每开口论事,樊鸿武的核心都围绕着农信社的问题、改革、发展和规划,很少提及自己的业绩。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其中的每一个字。
——后 记——
三年的身体力行,三年的“沙场练兵”,廊坊农信社攻下了一个又一个目标:2005年,完成增资扩股;2006年,终结县域两级法人体制;2007年,成功兑付央行专项票据。农信社的经营利润,更是三年三大步,一步一重天:2006年,4.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亿元;2007年,5.81亿元,再增长1.54亿元;2008年,突破7亿元。2008年,樊鸿武响亮提出了一个历时三年的目标:2010年底,全面达到创建农村商业银行的各项指标和工作要求!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这句话出现在廊坊办事处门口的红色小摆台上,用以励志。在此,谨借来用做此篇传记的尾文,来刻画出樊鸿武面对人生时的那种魄力、果敢和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