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改革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 赵永祥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农村改革的总体目标、主要思路和基本原则,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深入解放思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信用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服务“三农”本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农村信用社是伴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的产物。5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在农村、希望在农村,离开了农村、农业、农民,农村信用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一些农村信用社随着资金实力的增强,为了追求高效益,盲目追捧大项目,轻视支农贷款、特别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这种弃农进城的做法,不仅容易形成高风险,而且可能失去本地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失去赖以生存的空间,得不偿失。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农村信用社要保持县社法人地位稳定,发挥为农民服务的主力军作用,这就是农村信用社的准确定位。我们充分认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把市场定位在农村,坚持面向“三农”、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切实满足广大农户生产、生活资金需求,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中实现自身发展。
二、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与其他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相比,农村信用社长期扎根在农村,与广大农户建立起了多年的深厚感情,具有自身的特色和较为稳定的基础。我们既要看到这些优势,更要发挥优势,做精做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适应农村市场的传统业务。摸清农户生产项目,了解农民信贷资金需求,全面建立农户经济档案,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小额贷款限额,让有资金需求的农户能够方便快捷地得到信用社支持,把特色做成品牌,以品牌占领农村金融市场,拓展业务空间,实现长足发展。
三、加快创新业务品牌。与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创新步伐明显滞后,仅靠传统的业务已难以满足农村金融市场日益变化的需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信用社要顺应农村改革发展形势,探索新的抵质押物品种,适时推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质押贷款,加强和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保单质押贷款,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支持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同时,随着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财业务,真正做到农民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我们就能提供什么样的金融服务,把农村信用社真正办成农民能依靠、信得过、离不开的特色银行。
以科学发展观 促进农信社可持续发展
□ 李金元
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是实现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处于改革进程中的农村信用社而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农信社的改革、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做大规模和效益的同时,实现速度、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农村信用社一定要在发展中主动消化历史包袱,在增大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优化资产负债的质量,处理好增生与再生的关系,要从严控制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促进信贷资金良性循环。二是要以改革创新为主线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为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增强金融市场的竞争能力,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三是以效益为核心。农信社点多面广,经营成本较高,如何在经营管理中取得最大化的经营效益是摆在信用社面前的主要课题。要抓住新农村建设契机,大力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转变。培育农业大户、种养殖业大户、专业大户,辐射带动农民增收,实现信用社增效。
坚持科技创新,为客户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在现代金融企业竞争中,金融行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技术、服务大比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源泉。服务是对客户的伟大赠予,是最有效的制胜法宝。为此,要不断提高全员的服务水平、业务技能、服务质量。
坚持理想信念,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激励人。要为员工制定成长规划,使员工有想头,有奔头,做事才有干劲。同时,要强化团队意识。理顺人际关系,正确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干好本职工作,打破身份界限,推行机构网点负责人聘用制,能者上,庸者让,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激活用人机制,在竞争中形成共同协作,为企业发展服务。农村信用社分支机构人员少,服务面宽,要讲团结、互相帮助才能在当地立足,整合每个机构的人力资源,才能产生品牌效益。
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做到“五个结合”
□ 刘海林
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只有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做到“五个结合”,才能更好地推进农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是要与解放思想相结合。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无止境的,发展才能化解风险”的企业理念。在竞争理念上,从排他型转向合作型;在服务理念上,从传统的存贷服务转向“因您而变”;在质量理念上,从速度型转向稳健型;在品牌理念上,从强制转向引导;在人才理念上,从学历转向能力;在经营理念上,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使科学发展观真正内化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二是要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求策于基层,问计于员工,以积极的态度和身体力行的作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理清思路、研究方法,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贯穿到农信社改革发展中来,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正确处理发展建设和发展质量的关系,实现考核、质量、速度、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坚持服务“三农”宗旨不动摇、目标不动摇的前提下,面向县域经济、面向中小企业、面向社区,在积极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上,逐步将重心转移到支持农业产业化上来,着力探索业务发展新路子,既要以最快的速度建设拓展市场资源,提高市场份额,优化支农服务,赢得发展先机,又要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防控风险为前提,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要与规范服务相结合。不断完善服务硬件设施建设,对网点形象标识、硬件服务设施、产品形象宣传、营业窗口规范实行“四统一”管理。在服务窗口积极尝试推行人性化服务,增强信用社与广大客户的亲和力;不断规范服务程序和业务操作程序,以高效、规范、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四是要与稳健经营相结合。应坚持做到“四个并重”:一是存贷款并重,既要注重存款是立社之本,又要注重贷款和中间业务是兴社之路,使存贷款业务和谐共存、齐头并进,扩大业务总量,提高发展速度;二是业务规模与经营效益并重,既要注重积极开拓市场,做大做强业务,扩大业务规模,增强资金实力,又要注重加强成本核算,增强创利能力,提升经营效益。三是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既要注重自身效益,不断改善资产负债结构, 强化资产管理,又要注重社会效益,始终坚持面向“三农”、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区域经济的经营方向不动摇,实现履行社会责任与提高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机统一;四是审慎经营和管控风险并重。既要树立审慎经营和风险管理理念,做到成本可算、风险可控和可持续发展,又要不断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确保资金财产和员工人身安全,使农村信用社实现和谐合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