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150万吨收储 企业欢喜 棉农仍愁

本报记者 吉宝飞

国家已经进行了三轮收储,然而很多棉农家中的棉花仍旧卖不掉,守着家中的棉花,棉农心急如焚。 绘图:曲晨

  2009年1月5日,是2008年度第三轮收储第9天,国家计划收储6.55万吨,计划全部成交,成交价12600元/吨。据交易市场监测,在线参与交易商人数为787家,实际成交241笔,竞拍成功率为30.6%。 

  截至1月5日,国家已收储2008年度产新体制棉154.295万吨,占前三轮计划收储272万吨的55.68%,其中新疆棉103.9万吨,地产棉54.09万吨,占收储总量34.23%。截至1月4日,第三轮收储成交量35.11万吨。


  2008/2009年度棉花收储——

  旨在解决棉农卖棉难

  为了稳定下滑的棉花市场,支撑阴跌不止的棉花价格,解决棉农卖棉难和国内棉花滞销问题,维持棉花企业、纺织企业、棉农的三方利益,2008/2009年度以来,国家发布了三轮收储公告。这种为解决棉农卖棉难问题、助农增收,国家连续发力的举措,是自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没有过的。  

第一轮收储:

  时间:10月16日

  数量:22万吨

  对象:2008年度生产的新疆棉

  价格:12600元/吨

第二轮收储:

  时间:10月29日

  数量:100万吨

  对象:2008年度生产的棉花

  价格:12600元/吨

第三轮收储:

  时间:12月22日

  数量:150万吨

  对象:交储企业按不低于2.6元/斤挂牌收购农民交售的籽棉

  价格:12600元/吨


第三轮收储——以保障棉农利益为根本目的

  与前两次收储相比,第三批收储政策主要有两个显著特点,更加体现了国家稳定棉花市场、保护棉农利益的根本目的。

  特点一:首次制定籽棉最低保护价。从公告之日起,交储企业对在交易市场竞得的交储额度要按不低于2.6元/斤挂牌收购农民交售的籽棉,交储时须提供相应的收购码单,随货同行,并作为初验的依据之一。对于未按规定时间入库的;交储企业未按籽棉每斤不低于2.6元公开挂牌向棉农收购并提供收购码单,有压级压价行为的;发现实物与证书结果不符等质量问题的;有改包、回包行为的;交储经中间商倒手的棉花;其他违约责任的均作为无效及违约合同处理。

  特点二:延长交货时间。因为之前竞拍难(成功率经常低于20%)、交货时间短(一周内)等问题,棉花企业不敢放量提价收购,收储政策在稳定市场价格以及保护棉农利益上的利好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第三批收储计划将交货时间自成交之日起的5天改为30天以内。

棉企——可以放心收购

  “第三批收储计划将交货时间的延长,让我们棉花企业可以安心收购棉花,不用再担心费力竞拍下来的棉花却因时间紧、路途远不能按时交货而赔本。”山东一家棉花企业负责人高兴对记者说。第三批收储计划规定:交货时间自成交之日起的5天改为30天以内。

  第三批收储交货时间的改变,让棉花企业可以成功竞拍到指标后再组织收购加工,不用再担心竞拍失败造成皮棉积压、资金周转不畅。同时,交货时间的延长给予棉花企业充裕的准备时间,企业能更加灵活的收购加工,不用加班加点的赶工,更不用担心交不上皮棉而支付违约金。最关键的是,在棉花企业准备充分后,交储的棉花质量也能得到保证。

棉农——想卖卖不掉

  “不但现在收棉花的企业很少,而且棉花市场价格也很低,我们想卖卖不掉。”河北邢台威县贺钊乡新贺钊村棉农张建生着急地说。

  今年的冬天,张建生感觉异常寒冷。她介绍,该地是棉花主要产区,棉花也是他们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相对其他农作物来说,他们以种植棉花为主。她去年承包了20亩地种棉花,籽棉总产量1万多斤,现在一点都没卖。

  “自新花收购以来,我们这里籽棉价格就不高,刚开始在2.4—2.5元/斤,后来一直下跌,现在2.18元/斤,这个价格已经维持了近两个月,我们的棉花就也一直没法卖。”张建生说,现在收购的棉花企业很少,由于棉花价格一直不高,大多数棉农都没有卖,偶尔出现收购的棉花企业,几乎全村人都争抢着卖。

  当记者提及150万吨收储政策,张建生表示有所耳闻,并且专门去有关部门了解了情况,但令她失望的是,截至1月6日,第三轮收储也已有10天,该地区棉花价格不但没有变化,而且也没有出现收购的棉花企业,即使自己主动去收购定点交售,价格也依旧很低。

  “哪怕企业给的收购价格没有现在国家规定的高(每斤比2.6元低),只要比现在市场的高,我就卖。”张建生表达着她卖棉的急迫心情。对于收购价格,张建生并没有太高的要求,也没有很大奢望,只希望春节前能卖掉家中的棉花。

  还有不到20天春节将来临,看着家中成堆的棉花,张建生很是着急。她感叹:“虽然国家政策很好,但在我们这里根本就没有落实,政府没有监督。”张建生希望,能够多些棉花收购企业走进他们村,卖出家中的棉花,安心地过春节。

 

>>记者手记

政策重在落实

  从棉花市场滞销到棉花收储,从棉企僵持到棉花收储,从棉农卖棉难、百名棉农上书总理到再次棉花收储,2007/2008年度,国家已经先后三次棉花收储,而且数量一次大过一次,总量达到272万吨,旨在保障丰收过后的棉农利益。然而,三次收储至今,仍有大量棉农家中的棉花一斤没卖。

  收储政策,本身是一项惠农政策,惠农政策最后却没能达到惠农目的,中间就是落实的问题,也就是执行力的问题。如果一个好的政策最终没有落实和执行下去,也就失去了政策制定的初衷和意义。好的政策也只有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其效力。

  “国家的政策很好,但在我们这里根本就没有落实。”张建生说。执行力,2008年国家政府一直强调的问题,同样出现在棉花市场上。

  缺乏监督是政策无法落到实处的原因。棉花第三轮的定价收储政策,很多棉农都不知道,张建生作为一个知识性的棉农,拥有中国棉花协会会员、中国农业科技科学协会棉花专业委员会委员、威县雪海棉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等头衔,也是通过多方打听才刚知道有关“第三轮收储”的政策。

  棉农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最应该掌握、运用政策,并监督政策的执行,保障自己的利益。然而,作为政策的最终受益者——棉农却根本就不知道政策的出台,当然就更无从说起监督。所以,在政策颁布的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政策在受益者中的宣传,只有让棉农了解了国家政策,并在政策执行中进行监督,才能最终获益,政策也才能最终得到落实。

  “今年我们没有减少棉花种植面积,如果就现在的价格,今年秋后,我们会将一半棉花地改种其他粮食。”张建生告诉记者。棉农虽然处于产业链的最终端,是最弱势群体,但如果棉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他们将减少棉花种植面积,导致棉花产量减少,改变行业供求关系,严重者可能给行业带来安全问题。

  农民的利益问题不仅仅是农民个人问题,农民利益保障的背后通常背负着一个产业的安全大计。政策最终没能落到实处,就可能带来一个产业的安全问题;政策的落实需要监督,监督的前提是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加大政策在地方上宣传和普及的力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