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以人为本促发展
——厦门市供销社(集团)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纪实
□ 本报驻福建记者 林小瑛 通讯员 肖岩

  近两年,厦门市供销社(集团)先后招收14名大学生,引进2名经理人,标志着企业“尘封”十年之久的“招聘大门”终于打开,“新鲜血液”不断补充。

  这是该社坚持以人为本、先人后事,大抓员工队伍建设的一个举措。如今,“以智慧管理打造和谐团队,以凝聚人心促进企业成长”的新局面已经形成。

  打造团队,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

  以前,对厦门市供销社(集团)绝大部分职工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个生疏词,这从某种角度也说明了职工的思想观念并没有真正与市场经济接轨。为此,2006年初,他们设立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才开发和团队建设工作。

  有“伯乐”才能识“千里马”。因此,他们把打造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摆在特殊位置,通过举办学习例会,进行整体运作操练,迄今已培养1名人力资源师和3名助理人力资源师,每个工作人员都持有人事上岗证。

  通过这种模式,厦门市供销社(集团)还打造了经理人、财务管理、营销等各类团队,在企业内逐步形成了党委定方向、定规则、用干部,中层干部组织资源、指挥协调、具体执行,员工立足本职、上下互动、团结协作的经营管理队伍。

  他们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办法》,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同志选拔到重要岗位上。同时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对群众反映较大、闹不团结、履职较差、年度考核中被评定为“不称职”的经理人,该调整的调整,该免职的免职,该降职的降职;对有经验、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大胆使用,委以重任。

  强化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厦门市供销社(集团)结合实际开展学习培训,着力创建学习型团队,用工作实绩的高低检验培训效果的好坏,使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办事方法等逐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他们根据岗位特点和专业技能要求,对接新思维、新观念和新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培训。培训对象上,不管是一般员工,还是中层干部,或是企业最高领导层,都必须参加;培训方式采用视频讲座、内部培训师授课、外送参训等形式,内容涵盖公司制度、企业价值观、法律常识、管理理念、行为规范、礼仪等方面,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他们将业务培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尤其注重党员干部的作风和能力建设。他们把每月20日定为党员学习日,开展集中教育;在“七·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时机,组织上党课,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和党性修养;对领导干部的培养教育,他们坚持和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详细计划,认真检查督促,确保落实到位。

  他们用企业的经营效益的高低衡量员工受训的效果,在每周一的领导班子会和每月初的行政办公会上,主要领导讲评中层干部的工作情况,分析财务、经营管理和团队建设等状况;各经营部门负责人讲评所属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经营业绩,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使每位员工看到成绩,发现不足,明确改进的目标和方向。

  关注民生,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厦门市供销社(集团)十分关注员工的基本生活,努力解决其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

  对在职职工,他们根据企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薪酬,确保员工收入稳定增长,共享企业改革的成果。此外,他们还实行集团董事会特别奖励制度、济困经费管理制度和员工子女奖学制度,为符合条件的员工子女发放奖励金,为生病住院或生活困难的员工发放济困基金;每年“六·一”儿童节,为员工的未成年子女赠送购书卡,增强大家的企业归属感。

  对改制时下岗的职工,他们坚持企业发展与帮助员工就业并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去年,旧货市场运营本部和资产运营本部招收本系统下岗职工或“4050”人员16名。

  对离退休老同志,他们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认真落实政治和生活待遇,去年给508名退休人员一次性发放住房补贴。在元旦、春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和老同志生病住院期间,及时看望,去年共走访慰问119人次,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3万多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