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的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着实热闹,从商业银行的返乡热潮到外资银行的下乡淘金,从新型机构的纷纷出现到民间资本的争相参与,在改革旗帜的引领下,农村金融正在从沉寂中重新走回历史的聚光灯下,寻找到新的发展坐标。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历史的脚步悄无声息地走向2008的尽头,但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却在2008收获了一段新的发展历史的开始。中国农村金融的沉寂正在随着2008成为历史,在喧嚣与纷扰中,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在2008完成了一道印迹深刻的历史年轮的勾画。商业、竞争、创新、可持续发展……这些曾经远离农村金融的词汇,正在成为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词。
曾几何时,我国农村金融领域似乎是一个被改革遗忘的角落。当一轮又一轮商业化改革的热潮改变着我国商业金融的格局,把城市金融市场变成商业金融厮杀惨烈的竞争红海时,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却处于长期的沉寂中。在这片空旷的舞台上,没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喧嚣,也没有群雄逐鹿的商业较量,甚至出现已经没有演出者愿意登台亮相的尴尬。作为唯一一个真正扎根于农村地区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在无奈中维持着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格局。垄断,让农村信用社享受了独霸市场的甜蜜,却又在竞争真空中丧失了改革、创新、发展的动力。
没有对手,在客观上造就了农村信用社的垄断,但深陷历史泥潭的主角却无法承担起推动农村金融繁荣的重任。沉重的历史包袱在肩,又刚刚在改革道路上起步的农村信用社,无力背负起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重任,于是农村金融在沉寂中再次陷入僵局。
改革一石入水,激起碧波荡漾。2008,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老面孔的出现,农村金融市场的格局已经发生变化。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的垄断格局正在出现松动,农村金融市场群雄逐鹿的竞争格局已经逐步形成。岁末年尾,回望2008,让我们一起重新阅读农村金融新的市场格局,记录新的市场参与主体的进军农村金融的脚步。
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方向--逐步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宏观政策指引方向的明确,必将进一步加快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步伐和竞争格局的确立。在垄断优势已经逐步丧失的发展环境下,扎根于农村、谋求长远发展的农村信用社如何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长远的发展,这是摆在每一个农信社改革决策者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农村信用社而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了解对手、尊重对手进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是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