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执着地为农民代言

□ 本报记者 郭未名

  人物:刘三堂

  身份: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呼和浩特茂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新闻回放

  2008年3月3日-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近3000名代表肩负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总结了五年来我国各方面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有益经验,明确提出了今年乃至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部署,依法选举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

  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政治决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3月11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佟宝君会见了来自基层的供销合作社系统“两会”代表委员,并与他们亲切交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庞各庄乐平农产品产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乐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蒙清小香米专业技术协会负责人刘三堂、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崇公司董事长蔡妈辉;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杭州茶叶研究院名誉院长骆少君参加了“两会”。佟宝君代表总社党组、理事会向参加“两会”的基层代表和委员表示祝贺。几位代表和委员一致表示,一定履行好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积极为“三农”发展建言献策,为供销合作事业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08年3月15日,北京。刘三堂作为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的代表,兴高采烈地步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

  现年55岁的刘三堂,面容清瘦,无论何时何地,他身上朴实的农民气息都会扑面而来。刘三堂出生在内蒙古清水河县高茂泉村的一个贫寒农民家庭,早年辍学并自学中医,为父老乡亲诊病开药。由于刻苦钻研,多年来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三堂不仅是一名赤脚医生,还是高茂泉村党支部书记、呼和浩特茂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为老百姓解除病痛的同时,他成功培育了杂粮“小香米”,带领全村农民走上了农业产业化之路。如今,高茂泉村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刘三堂身上的荣誉很多,比如内蒙古优秀人才、自治区劳动模范,呼和浩特市优秀农村经纪人等等,然而最让他激动的是2008年1月2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人代会上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虽然此前他已经是自治区第九届、第十届优秀人大代表。

  “那天一个老代表给我发短信,告诉我高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看到这个消息,我真是激动啊!”

  刘三堂在很多场合都说过,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最大的感受是责任重大。作为一名农民代表,他要反映农民的呼声,反映农民的迫切需要和愿望。 

  “我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了7条建议,基本上都给了我答复,而且答复得都很好。”

  刘三堂的第一条建议是大力支持“能人”返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所说的‘能人’是指农村走出的两种人,一种是考上大学,在社会上创业有成的;另外一种是从农村走出去,依靠打工创业有成的。这些都叫能人,他们率先回到农村建设新农村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返乡创业需要国家给一些支持政策。”

  他的第二条建议是建设新农村的资金支持问题。“农民贷款难是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难点主要在抵押上,林区农民的林权证、农民的房屋、农作物都不能作抵押物。”

  “第三条建议是把加强对农民经纪人的培训提到重要的议程,提高他们的素质;第四条建议是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合作社不仅要有政策上的支持,还要有资金上的支持。我们高茂泉村采取的是支部+协会+公司(龙头企业)+农庄基地的模式。2005年,我们就组建了呼和浩特市小香米专业技术协会,2008年1月注册了呼和浩特茂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还成立了蒙清小香米有限责任公司,从种植、加工,到市场流通,真正实现农业生产一条龙。”刘三堂当了十几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他的经验是:想让农村真正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让农民真正致富,就得走合作社这条路。

  刘三堂的其他3条建议分别是:关于清水河电站的建议、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以及希望给蒙药免检待遇的建议。

  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刘三堂不仅提出了7条建议,还对粮食生产流通、农村低保和进农民工等问题十分关注。

  “温家宝总理的报告中提出,在‘三农’方面大幅增加投资,给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大,中央解决‘三农’问题是要动真格的了。”

  在北京参加完全国人代会,刘三堂回到清水河村,信心百倍地抓紧实施他的新农村建设规划。

  “我们村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今年的建设中遇到很大困难,有基础建设方面的,有资金方面的。主要是因为我们步子迈得有些快,资金压力比较大,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通过我们自己努力,总算是克服了困难,取得了农业大丰收,尤其是在农民增收方面。清水河村去年人均收入是6000元,在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带领下,今年比去年人均增收了2000多元,达到了8800元。”“让农民真正增收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做事情的最根本目的。”刘三堂反复在强调着“农民增收”4个字。

  2009年的“两会”又快召开了,眼下刘三堂正在着手搜集材料,准备在人大会上再提出一些建议。“目前还不能讲得很具体,但是两个大方面还是明确的:一个就是培训农民经纪人的建议我还是要提,要大学习、大培训。因为农村要全面实现小康,关键在于农民思想解放的速度。想让农民彻底解放陈旧的思想观念,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培训。第二方面,我还是想提农民贷款抵押难的问题。希望国家明确出台一个政策,农民可以用林权证、自己的房屋进行抵押贷款,真正解决农业生产的资金短缺问题。”

  在为农民代言的问题上,刘三堂是执着的、坚定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