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谢守兵
身份:四川省北川县供销合作社主任
>>新闻回放
2008年 5月12日14: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地震。地震发生以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立即要求各地供销社多方筹措,全力保障救灾物资供应。5月13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向这些省市供销合作社发去了慰问电,并向四川省供销合作社捐赠救灾款50万元,解决供销社系统伤亡职工的救治问题。各地供销社也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的重建。总社四届五次理事会议期间,全系统又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供销合作社捐款1242.682万元,并于6月26日全部拨付到四川、甘肃、陕西省供销合作社。这三省供销合作社接到捐款后,结合各地受灾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恢复能力,已全部拨付16个市(州)县供销合作社,重点用于重灾县供销合作社和部分直属企业经营网点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
本报先后两次派记者赶赴地震灾区,刊发了大量来自地震灾区的一线报道。
5·12汶川大地震之前,40出头的谢守兵一直在四川省北川县档案局工作。大地震夺走了包括北川县供销合作社主任在内的5位县社同志的生命,6月1日,谢守兵临危受命,正式担任北川县供销合作社主任。6月24日,记者在北川县擂鼓镇见到他时,担任北川县物资保障组组长的他,正忙着带领物资组作为县直单位最后一批工作人员从擂鼓镇迁往新的办公地点。
岁末年终记者再次联系到谢守兵时,他正忙着带领供销合作社的干部职工准备发放北川县群众的过冬物资,同时他还负责全县过冬房屋建材的采购工作。谢守兵告诉记者,他们前期做了大量的物资保障工作,能够保证全县群众安全温暖地度过这个冬天。近来一段时间,全国寒流频繁,谈到冬季北川群众如何取暖时,谢守兵说:“虽然最近气温低,但我们物资组给群众发放了棉衣、棉被以及暖水袋等物资,起到了好的保障作用。”
地震后,谢守兵和另外一位同志被抽调到供销合作社工作,加上幸存的原来3名职工,目前县社共有5名工作人员。“现在我们在北川县南面的安县安昌镇办公,县委县政府也搬到了这里。县社和县档案局一起租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白天大家在屋里办公,晚上一家老小就住在这里。” 谢守兵告诉记者,尽管现在的工作住宿条件紧张,但县社干部职工克服困难,一方面按照县上的统一安排部署,围绕中心任务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努力恢复县社下属企业的生产经营,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我们下属企业一共有5个,除了土产公司还没营业外,其他的3个茶厂和一个农资公司都已经恢复生产了。因为土产公司设在县城里边,虽然北川新县址已经选好,但是县域的进一步规划还没完全出来,所以土产公司在等待恢复重建中。”
2008年对于北川县社来说可谓困难重重,但县社顶住压力,全力保障全县农资供应。“地震之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给北川下拨了一定的指标化肥,同时县里还在农资上补贴了40万元,因此我们能以较低的价格将化肥卖给群众,保证了群众的生产需要。”秋冬季节是供销合作社储备农业生产资料的关键时期,谈到针对2009年农业生产的农资储备情况时,谢守兵对前景很不乐观。“现在很多农资厂家不愿意给我们化肥,因为人家都要现钱,我们拿不出来这么多钱,赊购不行;地震后房屋倒塌很多,没有适合的仓库来储存农资,现在我们的物资储备仓库都主要设在绵阳市。地震中很多农资的营业网点房屋都倒塌了,现在还在逐步恢复当中。”面对这种现实,县社一方面依托绵阳市农资公司联系货源,一方面通过县社的农资配送中心积极主动直接联系有关农资厂家。
对于下一步供销合作社的工作,谢守兵觉得资金是制约工作顺利开展的最重要因素。“地震后,原来供销合作社的办公车辆被掩埋在废墟下面,现在我们下乡开展工作很不方便,希望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能继续对北川县社有一些对口援助,一起帮助县社渡过难关。”
谢守兵除了负责县社和县物资组的工作外,还一直负责联系县里部分招商引资的事项。经过县社的努力,目前有意向的企业已经有了几家。
如今,谢守兵也住在平时办公的租赁民房里,妻子则住在上班的北川县擂鼓镇上,女儿现在绵阳读书,隔上一两周,他和妻子才能见上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