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12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蜕变只为明天美丽成蝶


编者按:

  不经意,又到了年终岁尾,我们又站上了“盘点”的时刻表。2008年有太多值得我们铭记的故事,改革开放30年、奥运光芒的照耀、神七上天、金融危机等等,都赋予了它太多历史意义,我们不能,也不敢忘怀。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对于2008年的棉纺行业,简单的重复已经没有意义,我们要拓宽视野,站在历史深邃的长河上来记录和梳理所发生一切。

  站在历史的舞台上,我们看到:1978年,改革开放指明了我国人民奔富小康生活道路,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帷幕,敲响了由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钟声。然而对于棉花市场来说,1998年,才是棉花发展历程上的里程碑。1998年,是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第一年;1998年正是纺织行业因盲目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加工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影响步入低谷,全国上下砸锭,淘汰落后产能的初始年;1998年,棉纺行业遭遇“冷空气”,是棉纺行业相对寒冷的一年,国际大环境恶化——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侵袭,让当时的棉纺业更是雪上加霜。

  2005年,应我国加入WTO之约,放开了我国纺织出口额,于是飞速增长的出口数字带动了棉花需求量的攀升,同时“惹怒”了欧盟和美国,招来各种名义的贸易壁垒,最后又重新回归了配额限制。这一年,是棉纺行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棉纺各项数据的增幅达到最大。

  2008年伊始,我国便遇到了冰雪灾害,5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当国家遇到自然灾害,纺织品冲在了最前面,一顶顶帐篷、一件件棉衣不断运往灾区,给灾民送上温暖。下半年,金融危机的冲击,棉纺行业首当其冲。大量小企业关门倒闭,大批出口企业拿不到订单,大多纺织企业门可罗雀,棉花市场因需求不振一跌不止,这些都无不体现着今年我国棉纺行业的艰辛。

  回首,棉纺行业这10年,既有高歌猛进的发展,又有举步维艰的煎熬;既有辉煌卓越的成就,又有狂风暴雨的考验。不论是艰难险阻也罢,还是平坦大道也好,这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财富。我们始终坚信,明天会更好!

  让历史告诉未来。在这个不平凡的岁末,我们更能深切领悟这句话的真谛。明天,今天所发生的这一切将得到验证。为此,我们用10年回顾来纪念历史,10年的辛酸、无奈、期待和硕果,点点滴滴都留存于历史最深处……希望棉纺企业能从这10年行业回顾中认清当前形势,蜕变,是为了明天美丽成蝶;再一次的“蛰伏”,是为了实现新的飞跃!


♦ 重大政策回放

  纺服业出口退税率调整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出口退税率逐步提高,出口商品的综合退税率由原来的6%提高到15%。

  1999年,纺织品的退税率上调至15%、服装调至17%。

  2002年,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出口退税全面实行“免、抵、退”税办法。 

  2003年,出口退税率由15.5%调整到12.51%。  

  2003年,《关于调整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正式出台。

  2004年1月,纺织服装行业出口退税率下调,由15%、17%下调到13%。

  2005年1月,纺服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

  2006年9月15日,服装行业出口退税率从13%降到11%。

  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其中,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至11%,粘胶纤维由11%下调到5%。

  2008年8月1日,部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1%上调到13%,粘胶纤维及制品不变。

  2008年11月1日,《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明确,从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包括粘胶纤维及制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

  国际棉花补贴争端

  2002年9月巴西把美国棉花补贴问题诉诸世贸组织。据巴西官方估计,从1999年8月至2003年7月,美国为本国棉农提供了约125亿美元的巨额补贴,从而使美国保持着世界第二大棉花生产国的地位。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和上诉机构分别于2004年9月和2005年3月作出裁决,认定美国对国内棉花种植者提供的信贷担保项目中有一部分属于非法出口补贴,并要求美国调整其措施使之符合世贸组织规则。虽然后来美国按照世贸组织裁决结果对其棉花补贴政策作了一定调整,但巴西认为美国的调整不足以改变其非法补贴的性质,并于去年再次向世贸组织提出诉讼。世贸组织专家组已于今年7月份初步裁定美国尚未取消对棉农的非法补贴。

  2007年,10月15日,世界贸易组织负责审理巴西和美国之间棉花补贴争端的专家组作出正式裁决,认定美国尚未取消对国内棉农实行的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的高额补贴,胜诉方巴西有权对美国采取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贸易制裁措施。

  2008年12月3日,在第五届中美经济对话上,美国农业部长爱德华·谢弗在回答关于美国是否会在农产品补贴、特别是棉花补贴上做出让步时表示,美国已经就在此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做好准备,愿意做出“应该做出的让步”。

  棉花农业保险

  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各级财政对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给予补贴,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

  2007年5月,湖南实施棉花农业保险试点。

  2008年,棉花农业保险范围扩大到全国主要棉区,包括湖南、山东、新疆、江苏、安徽、河北等省的主要棉区,为棉农种棉提供了自然灾害风险保障。

  中国棉花补贴

  2007年,棉农首次获得棉花良种补贴。2007年中央财政拿出5亿元对选用棉花良种种植的棉农实施每亩15元的补贴,良种补贴范围包括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新疆等8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补贴面积3333万亩。

  2008年,继续扩大棉花良种补贴范围。

  2008年11月20日,国家相关领导人在中国棉花协会报送的 “棉花价格持续下跌,棉农利益亟待保护”的《信息专报》上,以及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合作分会报送的 “棉农致温家宝总理的一封信”上,分别做出重要批示。从2009年起扩大棉花良种补贴范围,覆盖全部棉田。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