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12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银行IT外包风险初探

□ 杨鸿远

图为唐河县农村信用联社召开视频监控系统工程设计施工方案论证会会议现场。仝少英 摄

  随着银行间竞争的加剧,以及新业务的层出不穷,银行需要更多的信息系统满足竞争和业务需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多,建设信息系统的投资越来越大,银行内部技术部门有效管理这些系统也越来越困难,银行不能通过无限制地增加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投资,扩大内部信息技术部门的规模等方式解决上述问题。就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个问题的时候,一种新的思路产生了,那就是IT外包。

  我国银行业IT存在的先天不足

  据国脉互联金融信息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电子银行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 “不当的战略规划与管理”与“潜在的安全风险”是当下中国电子银行业两大最突出的问题,直接影响电子银行的正常交易和发展前景。其余,尚待完善的资源整合、落后的产品开发理念、参差不齐的技术与管理标准、尚不完善的监管机制、来自外资银行的冲击以及社会替代性存在等都成为我国电子银行的发展阻力。不难看出,电子银行发展存在的上述问题,也是银行IT发展存在的共性。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人力资源缺乏。目前支撑各个系统正常运行的维护人员缺乏,难以完全支持所有系统的运行维护,这使得企业本身IT支持服务不具有连续性。 

  系统缺乏统一规划。由于历史原因和科技规划的不一致性,目前各家银行的各个系统的维护相对独立,这样导致人力资源较大浪费,而且不利于知识的共享。 

  服务水平偏低。许多系统之间从业务看是相互独立的,从维护来看又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分散的服务导致整体服务水平下降。 

  服务缺乏量化指标。由于缺乏对服务质量的标准化度量指标,使得目前整个系统服务的质量较低。维护人员缺乏服务的热情和激励机制,最终导致服务水平下降。

  银行实施IT外包效益分析

  利用IT 服务商的专业技能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削减费用、提升IT 项目管理质量、发现新的利润增长点已经成为IT 外包的战略目标和制定IT 外包的重要出发点。

  可以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银行实施IT外包,可以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降低直接成本、更新IT系统、解决技术人才匮乏问题。首先,银行无需付出高额的信息系统固定资产投资即可获得相应的功能,只要支付系统的使用费用即可,而这种费用将计入企业的日常运营费用。其次,信息技术的变化非常迅速,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更新换代也异常迅速。在自主开发信息系统的模式下,银行不得不快速更新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来适应技术的变化。一旦进行了IT外包,银行将无需考虑设备及软件的更新问题。最后,外包使得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工作从银行内部转移到银行外部,银行无需维持大量的系统开发人员和系统运行维护人员,直接将这些工作交与专业外包公司去完成,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节约了总体使用和拥有成本。

  可以获得专业的技术支持。所谓“术业有专攻”,IT外包赋予了银行组织应对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所必需的灵活性,同时它也使银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将精力集中于核心竞争力上。这样不仅可以广泛的利用社会上丰富的IT资源,并且还可以根据自身项目的需求,灵活地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和最适合自己的IT专业化资源,来完成自身完成不了的工作,给银行IT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和选择的空间。

  可以增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目前银行之间的竞争无疑是人才、战略和科技之间全面的综合竞争,而最终需要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落脚点就在IT的竞争上,提高了IT的核心竞争能力,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银行内部的“企业再造”和组织架构重组,就可以实现集约化、精细化、扁平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就可以实现银行战略的快速转型,最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只有快速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对IT的需求,才能留住客户,获得利润,实现可持续的快速发展;只有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竞争力上,才能在竞争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更快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可以提高银行的运行效率。银行在发展和竞争的过程中,要区分哪些是银行的必做项目,哪些是银行的选做项目。对于银行的IT发展也是如此,IT外包可以使银行更能集中精力来关注银行IT的战略发展,确立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的独特定位,以便击败竞争对手,帮助银行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份额。同时,加速银行IT的学习过程,比较全面地引入IT服务商的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通过IT 外包可以使银行快速地进入到先进的IT 技术领域去,提高IT服务的质量,减少IT故障发生的频率和故障恢复的响应时间,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

  银行IT外包的风险分析

  在银行IT外包服务的全过程中,银行作为IT服务的主体,将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在IT服务外包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风险失控表现在:服务不能及时到位以及质量无法保证;灵活性减弱,需求的变化及其满足必须与外包商协调后才能得到解决;成本攀升,外包商常常会要求支付一些附加费用;企业秘密和机密信息可能会泄露给外包商;企业内部的智力资产可能会受到侵犯等。

  监督与审计缺失的风险。在IT外包合同执行期间,银行管理部门很少对服务商的财务状况以及支持IT 外包业务的技术和关键人员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有些甚至将监管的责任信任地移交给服务商,忽视了必要的审计检查,省略了必须的技术文档的交接,这也势必导致银行总体服务水平的全面下降。 

  企业秘密泄露的风险。业务外包要求银行在内部组织和人员结构上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这一调整的过渡期内可能引发法律、操作、道德等方面的风险。如在某项业务外包后,需要将从事该项业务的内部人员进行相应的裁减,由此可能引发违反劳动法律的风险,也可能发生被解雇人员泄露商业秘密、带走部分银行客户等方面的问题与风险。

  银行IT外包的风险防范措施

  风险迁移,不等于风险消逝。全面地对IT外包服务的风险进行评估之后,就要针对这些评估风险进行比较全面的管理,银行的风险管理机构应采取不同的风险处置方法使IT外包风险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

  首先要确定战略方针和目标。IT外包实际是将银行的内部风险治理外部化,因此银行应对外包业务在会计和风险上的治理作出适当的安排,尤其是在确定战略方针和目标方面应该设定必要的批准程序,在治理结构上为IT外包安排设计合理的构建、治理、控制机制。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外包机构。外包机构的选择,是确保银行业务外包顺利实现的要害。外包机构的经验、能力、技术、资本、信誉、对金融行业的熟悉程度、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已有的类似业绩等等都是影响外包业务能否按约完成的重要因素。因此,银行必须慎重结合外包业务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评价和选用外包机构。

  其三要加强服务商的团队建设。服务商提供服务的好坏与直接服务的工程师有关。服务工程师的责任感、主动性、技术水平、思维方式会影响到该系统的运行质量高低。一般对于重要岗位的人员,我们要求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并且团队中必须有备份人员了解该岗位上的工作细节和技术难点,保证整体服务质量的一致性。

  其四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积极主动地控制与外包机构的关系,及时针对问题和焦点采取应对措施,解决冲突;要善于识别和准确界定外包目标,尤其是外包机构的责任,并设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以便科学地评价外包机构的履职情况;要注重周期性地审查外包合同,并根据环境和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及时修改合同、重新设定服务标准。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