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安徽淮北矿业童亭矿组织专业人员围绕矿井生产实际,探索出一条利用“三维地震”技术提高地测预报准确率的新路子。
童亭矿陈楼块段地质构造复杂多变,落差5至20米断层就有16余条,相互交叉切割,仅依靠钻探技术来测算煤层标高,工作量大,而且准确性差。该矿把“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提高地测预报准确率”列为今年重点研修课题,充分利用这一新型高效的数字勘探技术,成功解决了陈楼块段109轨道大巷煤层标高问题。按照原始的勘探资料,109采区大候家断层、DF1断层和DF9断层之间块段煤层标定在-380至-400米之间,而109轨道大巷顶板标高在-388米左右。按照这个资料,109轨道大巷应在交叉前140至150米之间顶板揭煤。结合三个断层的三维地震资料,研修人员测算出大候家断层是由两条断层组成的断层组。于是,大胆提出此块段等高线存在严重错误,认定此块段的煤层标高实际应在-400~-430米之间,不存在顶板揭煤问题。经过实际施工验证,过断层后揭煤位置与预报位置仅差1.2米,加快了掘进速度。
为了熟练掌握这一技术,专题研修人员多次到安徽省物测队请教有关专家。今年4月份,成功解决了“过107采区DF11断层实现准确揭煤”这一难题。107采区的S1071工作面作为该矿2008年主采工作面,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加快施工进度。而此工作面要过一条基本垂直工作面机风巷的DF11断层,DF11断层落差0至12米,但是机巷和风巷位置的落差数据,原始资料上并没有标注清楚。研修人员认真分析该断层的三维地震资料,并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结合钻探地质资料,确定DF11断层在机巷位置落差是10至11米,在风巷位置落差应在2米左右。根据这一判断,工作面施工进行了重新设计,特别是机巷施工时提前起坡,不跟随煤层施工,在过断层后1.5米就准确揭煤,没有出现一米废巷,减少了材料费用的投入,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陈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