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而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就一定要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而要做好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关键就在于提高安监人员的工作质量。那么,企业要如何提高安监人员的工作质量呢?
专家标准 钻研业务
“专家查隐患”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安全预防重要措施,它并不单纯是指每次隐患排查,而是指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单位和监管部门都要培养自身行业的专家型人才。这就要求,安监人员必须坚持以专家的标准钻研业务,努力成为行家里手,真正担当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任。
在具体实践中,有的人员只满足于一知半解,满足于不说外行话、不办外行事就行,这种工作风格只是对工作的一种应付,一旦被人摸清了底细,就会露出“南郭先生”的本来面目,使查找隐患流于形式,很可能让自己的无知酿成大的事故,留下遗憾。在工作实践中还发现,个别单位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无所知,而是“心中有数”,不过侥幸心理严重,为了减少投资而过一天算一天,对存在的问题,只要监管部门不指出、不发生事故,便能拖就拖。这些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安监人员必须正视的一个严峻问题,必须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安监人员只有以专家标准来钻研业务,不怕麻烦,抛弃侥幸心理,才能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知难而上 勇担责任
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需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然而就目前的安全生产形势而言,“行动上的重视,工作上的支持、财政上的倾斜”力度在一些企业都有欠缺,甚至个别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只是表现在口头上。对于安监人员而言,不出事,领导认为是正常的,而出了事就有责任。干安监工作是项出力不讨好的差事,但随着国家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一些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既然选择了安监工作,就要把企业和职工交给的任务完成好。打铁需要自身硬,正如国家安监总局领导指出的那样,抓安全生产要六亲不认。只要自己能硬起来,有各级党委政府、企业领导的关心,有广大安监人员的共同努力和职工群众的支持,安监工作必将开创一个新局面。
前车之鉴 后事之师
要认清前车之鉴,向历史要经验教训。作为一名安监人员,虽然不能左右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却肩负着如何将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重任。如果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和智慧,就能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别人的经验化作自己的智慧,把他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财富,不在别人摔跤的地方摔跤,在具体工作中少走或不走弯路,这就是对安全生产的最大贡献。安监人员要不断加强安全事故的研究力度,认真分析事故根源,总结安全生产的经验,深刻接受安全事故的教训,防微杜渐,不断探索跳出安全生产事故怪圈的途径,构筑安全生产监督防线。
推陈出新 不断进取
安监人员要向前沿知识要安全。新知识、新技术在安全生产上的运用,引起了安全工作的一系列变革,安监人员要想有所作为,必须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向前沿知识要安全。要正确认识新知识、新技术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它与“老经验”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它不但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破解许多前人无法解开的难题,这已被实践所证实。所以安监人员必须善于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也不能否认经验的作用,新知识、新技术可以取代经验,而经验不能轻易否定新知识、新技术所确定的成果。全面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这也是以专家的标准钻研业务,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的具体要求。在实践中求学习,在学习中求提高,这是干好安监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律。积极探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新路子,新的时代赋予了安全生产监督以新的内涵,安监人员只有用新知识、新技术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监督保障体系,才能为实现安全生产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