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喝茶传统的熏陶下,小小的我从记事就开始喝茶。如今的我,依然喜欢喝茶。然而,其间有一段时间,我却滴茶不沾,大概有四五年的光景吧。
已经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喝茶了。小时候,来了客人,或者串门的阿伯、大婶,家里总要先泡一壶茶水招待。只要我在家,多数情况下就是由我来泡茶。小大人似地,从柜子里拿出茶叶盒子,沏上开水,有板有眼地洗杯、回壶、倒茶,然后恭恭敬敬地端到长辈和客人面前。免不了也学学父母对长辈的样子,口里恭敬有加,“大伯,您喝茶!”换回来的,往往是家人和客人的赞许,“这孩子,长大了!”在不知不觉的泡茶中,继承了家人对长辈的尊敬,慢慢积淀了基本的传统礼仪。
八十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刚刚好转,乡里乡亲们喝的都是集市上散装的廉价茶叶末子。大概没有喝过好茶的缘故吧,幼小的我也分不出优劣,对茶水的唯一区分只是淡或浓。后来,到城市里来读书,泡茶的机会少了,喝茶的次数也少了,甚至几近于绝迹。
大学里,同学们流行冲奶粉、核桃粉、果汁粉,我也跟着时尚了一把,把茶丢到了九霄云外。期间,唯一能勾起我对茶叶思念的机会,大概就是上课时。老师讲桌上的茶杯,里面总泡满了沉沉的茶叶,厚厚的叶底成为上课期间一道别样的风景,常常让我感觉恍惚间回到了喝茶的故乡。
转眼间,大学毕业了,踏入了工作岗位,开始追求起了所谓的小资情调。喝喝咖啡,成为一种标识。除了偶尔在会议中喝喝袋泡茶,生活中基本上不会出现茶的影子。然而,品尝着咖啡的味道,总觉得有些不适,似乎缺少了些什么,又仿佛超出了些什么。大学期间爱泡的诸多粉,核桃粉、果汁粉等等,更难以引起评品的感觉。
有一次,和一位多年不见的发小相聚,不经意间谈起了故乡的待客之道,饮茶自然是首当其冲。集市上的茶叶末子已经很少见了,散装的整片茶和袋装的包装茶,成为饮茶的主角。二十年的时间,变化真大,免不了一阵唏嘘、嗟叹。
送走发小以后,尝试着买了一些新茶,邀友人同饮。当泛着单色的茶水缓缓注入杯中的时候,似乎回到了故乡的老屋,看到了当年那小小的我。评品着自然的香气与味道,寻找到了咖啡、果汁不曾给予的安和与舒畅。友人笑言,这是饮食复位。从那时开始,茶又重新占据了我生活中的主流。
生命旅途之中,人能够感受到的快乐可以有很多,但是,最终能带来彻底快乐的却很少。饮食不仅仅是营养,还是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一方水土,养育一域文化。在品尝过西方的咖啡与速饮后,绕了一个圈子,我又回归到了饮茶的习惯。
是我让茶复位吗?其实,是茶让我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