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河北:棉价又现跌势 成交量减少


  基于解决棉农卖棉难而进行的第二轮100万吨收储已有半数以上入库, 400型棉花加工企业竞拍压力明显增大,不得不改变战术,以“限量降价”、“随拍随收”的方式规避风险。前期退市观望的200型棉花加工企业仍然没有重新入市的打算,勉强维持的也因为“给不起价”而门可罗雀,有的甚至成为400型棉花加工企业的二级收购点,赚取差价以求生存。上周,河北棉价又现跌势,成交量减少。

  刘老汉是沧州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棉农,今年他与两个亲戚合包了200亩棉田,科学种田加上风调雨顺棉花获得丰收,籽棉平均亩产达到520斤,但仍然面临亏本的危险。据他反映,9月份当地籽棉价格3.00元/斤,因为采摘不多没有出售,之后价格一路下滑。12月5日,有几个棉商来询价,刘老汉希望能卖到2.70元/斤,但棉商最多只能给到2.20元/斤,最终因为差距悬殊,不能成交。之后,老汉到几家400型棉花加工企业询价,一家正在“昼夜加工”的企业给的答复是经机检达到正3级,衣分38%、水杂8%以下的,最高只能给到2.47元/斤,每降一个衣分减0.05元/斤。而另几家企业收购热情明显不高,只给2.35—2.40元/斤。刘老汉说,前一周当地棉花价格还是2.53—2.55元/斤呢,这才过去几天就又降了。现在出售还是继续等待?他为此忧心忡忡。同样,在邯鄣、邢台、辛集等棉产区,因为籽棉价格又出现回落,棉农交售热情降低,成交量锐减。

  一位业内人士对当前棉花市场表示忧虑,他说国家为了解决棉农卖棉难,保障棉农收益而进行的第二轮100万吨棉花收储,因为存在了支持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只收新体制棉的附加条件,棉农得到的好处可能会大打折扣,将来最大的受益者恐怕不是棉农而是个别加工企业。一些400型棉花加工企业棉花收购加工的目的非常明确——只为交储。现在第三轮收储是否存在尚无定论,这也让部分企业开始畏首畏尾起来。邢台某400型加工企业已连续一周没有拍上了,而大包棉流入市场恐怕至少得亏2000元/吨,企业只能选择“暂不营业”。献县某企业负责人说,如果不存在第三轮收储,他们企业就得关停。因为同样的质量籽棉加工成大包棉成本明显高于小包棉,根本就没法竞争。自上周开始,就开始了限量收购,一般拍出多少收购多少。而缩减收购量也成了当地多数企业的选择,平均每天5万斤左右,价格也悄悄压低了0.05元/斤左右。

  受部分纺织企业皮棉到厂价小幅上调的影响,200型棉花加工企业皮棉交售积极性有所恢复。目前,沧州、辛集等地3级皮棉为10500—10600元/吨(净重、提货价,带票),邢台、邯郸等地也达到了10400—10500元/吨(同上)。籽棉收购仍不见好转,一是纺织企业消费继续萎缩,采购量价齐升局面无法形成,加工企业认为步步为营才是上策;二是棉农交售不积极,“等等看”的意识有增无减;三是受油料市场不景气的影响,棉籽价格自上周以来跌幅较大,一般为0.05元/斤左右,使籽棉继续“贬值”。

  (张江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