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员工眼中曹双马是个好领导,生活中他却亏欠妻子女儿的太多太多,女儿和家庭琐事全靠妻子一人照料。他何尝不想替妻子分担家务,何尝不想享受常人的天伦之乐?只是,他把这种感情升华到为员工、为企业、为国家的利益上,不断地给自己“拧螺丝”,根本没有轻松的时间。
善于协调,广结人缘。曹双马整天在奔波、在沟通、在忙碌,没白没黑、没阴没晴、无休无止。妻子疼他、朋友说他:“你呀你,脑子里就只有工作,家也不管,身体也不顾。”他却说:“我跑跑说说算个啥?累不着,想想那些还没脱贫致富的父老乡亲,我们的工作还差得远呢。”
为开拓一切有效资源,拓宽资金市场,他多次拜访财政局、交通局、交警队、地税局、国税局领导,和他们交朋友、谈工作,不厌其烦地和相关领导们沟通交流。甚至有时与他们“形影相随”,人家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耐心地沟通,直说得人家心悦诚服。曹双马千方百计动员这些部门与农信社开展业务合作,农信社则为这些部门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并增设代收费网点。不断地沟通加强了双方的协作,方便了各部门的业务开展,从而壮大了联社自身的资金实力。截至今年6月份,三个代收网点存款余额已达8238万元。
为了取得政府的有效支持,曹双马还积极和县政府的领导沟通。在县长办公室、在有关领导上会前,他总是见缝插针、抽空就讲。有时是深入细致地长谈,有时是三言两语地阐述,有时干脆写成简明扼要的文字材料拿给领导认真研究。“艄公巧借八面风,信合汪洋破浪行”,终于,县领导为曹双马的执著和热情所感动,大刀阔斧地在全县掀起了“信合离不开政府,县域经济发展需要信合”的新格局,在各项工作中都会全力支持农信社的发展。
情系职工,心系社会。去年元旦,基层各社、机关各部室加班加点进行年终决算,他就亲自去食堂检查饭菜质量,吩咐后勤把水果、饮料备足,职工加班他也陪着,一会去营业部看看,一会上财务部走走,一会又到业务部问问,每到一处,都亲切地说,“你们辛苦了!”深夜四点多了,结账完毕,曹双马才带着一身疲惫朦朦胧胧地睡着了。今年“三八妇女节”前一天,他在市办开会,午饭的空歇,安排办公室给全县女职工发去祝福短信,言语诚恳。每位职工过生日,联社都会送上生日蛋糕,送去祝福;每逢节日,他安排专车为全县职工送去福利;取得成绩,他首先发送短信感谢全县员工的辛勤劳动。点点滴滴,看似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表达的却是曹双马的一份牵挂,这份牵挂带给员工的是欣慰、是信心、是力量!
2007年3月5日,在灵石联社三楼会议室,理事长曹双马带头向水峪信用社已故职工张维新家属捐款200元,随后参加会议的联社领导和基层信用社干部职工纷纷慷慨解囊,现场捐款5000余元,援助张维新家属。张维新原是水峪信用社职工,2007年春节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家中尚有正在上学的三个孩子,张维新的去世,对本就不富裕的家境无异于雪上加霜,曹双马发起的捐款行动让其家属真正体会到了“信合”大家庭的温暖。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了7.8级地震,曹双马得知此消息后,第一时间组织全辖职工开展“抗震救灾——灵石联社在行动”募捐动员大会,部分信用社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未能参会,便将救灾款项汇入灵石县联社抗震救灾专用账户。会上曹双马率先带头,各信用社员工慷慨解囊,部分周边企业职工也纷纷参与,有的信用社职工由于上班未能亲自参与,便由信用社主任统一将募捐款项交回联社。少则百元,多则上千,先后向灾区捐款11.2万元,灵石县联社在曹双马的带领下为汶川灾区奉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会后,联社要求全社员工都要严守政治纪律,不信谣、不传谣,并及时抵制干扰破坏抗震救灾的行为,坚守工作岗位,全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文明的服务,树立农信社员工良好的职业形象。
2008年6月30日,下寨村村长、书记代表全体村民给信用社送上锦旗一面,上书“送金融下乡、解农民饥渴”表达他们对农村信用社感激之情。灵石联社翠峰信用社在曹双马的带领下,本着立足农村、围绕农业、服务农民,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着眼,进一步加大了“三农”服务工作力度,信用社以支农贷款现场发放会的形式,共给下寨村的7户种养殖户发放贷款13万元进行信贷扶持,现在一年过去了,受到贷款扶持的7户专业户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盈利。下寨村农民尤建军通过信用社贷款2万元,抓住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养猪业,上半年已出栏30多头,现有存栏生猪60多头,年底可全部出栏,年纯收入3万余元。通过小额贷款扶持,使一批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比如,下寨村农民王志成申请贷款3万元发展了无公害粮食和蔬菜种植业,年收入可达2万余元,生产无公害玉米1万余斤,他们也和尤建军一样,通过信用社信贷扶持,走上了小康路,在信用社的存款也多了,形成“农民得实惠,信用社增效益”的“双赢”局面。
这样“心对心的真诚,手握手的服务”如一股清风,掠过田野,飘进农家和企业,使“信合之泉”滋润农民的心田。一时间,人们讲信合,议信合,以实际行动参与信合,信合宣传的热潮更是此起彼伏,成为全县最热门的话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