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12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思想政治工作护航农信健康发展

□ 曹生江

  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的工作。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经营效益的逐步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如何做好农村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把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起来,促进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在农村信用社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紧紧围绕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工作,立足本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因此笔者认为,加强农村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找准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

  随着经济利益格局的调整,职工的思想也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产生一些新问题,涉及到薪酬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福利制度等方面带来的一些思想矛盾,还有竞争上岗、择优竞聘带来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等,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要靠职工队伍来推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认识到,不管是科技创新还是体制创新,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人的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创新,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提高职工素质,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促进职工队伍全面发展,作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用发展的实际和战略目标统一职工思想,把职工注意力集中到参与市场竞争、搞好经营和提高效益上。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存在于农村信用社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体现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要自觉地把思想政治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农村信用社发展、改革的重要工作中来,让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农村信用社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每个环节中,把农村信用社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营造的着力点,注重以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引导职工;以和谐稳定、文明共建活动培育职工;以单位绿化美化环境陶冶职工。不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为实现农村信用社经营目标营造舆论、凝聚人心,为管理工作排忧解难。只有紧紧围绕为经济工作服务,理顺矛盾和情绪,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密切结合经营管理的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对各项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优化工作机制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落实,要有一个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队伍,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党工团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责任制。建立党建目标考核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党建工作格局,动员业务干部也积极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并且督促检查,狠抓落实。

  首先,基层党支部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党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党支部来完成。党支部在发挥党员作用,做好思想工作方面要起到凝聚人心、促进工作的重要作用,为农村信用社的经济发展提供保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能否起表率作用,是影响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因素,为了让职工对党的工作支持和信服,必须强化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使每位党员处处走在群众的前面,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同时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监督、管理,要坚持经常性开展党课教育,开展好党的民主生活会,落实党内生活的各项规定,严格履行党员义务,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体化,让广大党员在实际工作中知道怎么去做。

  其次,切实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党员要经常与职工谈心,鼓励他们好学上进,引导他们成长进步。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职工的思想问题,把通过各种形式感染职工的思想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突出困难,解决后顾之忧。在诸如住房、子女上学以及福利待遇等生活问题上,努力为他们创造方便条件,使他们感到党的关心、组织的温暖。帮助职工克服不健康思想,确立正确的思想和信念。

  此外,做好和谐农村信用社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必须有一支与时俱进、素质过硬的政工队伍做保证。政工队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加强政工队伍的建设大力提高政工队伍自身素质,这是在新形势下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因素。提高政工干部素质,是指提高他们的道德作风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才能素质。

  同时完善培养合同制和用人机制,坚持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专职政工干部队伍中,切实解决专职政工干部队伍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加强政工干部的培训工作,在收入分配、技术职务评聘、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只要全面提高政工干部的素质,调动政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就一定能够加强。

  农村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大局。因此,我们必须高度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富有成效地开展农村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