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信社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效益都成倍增长,但由于资产质量不高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应收未收利息大量增加已成为困扰农村信用社经营的一个重要问题。
问题及成因
重表内、轻表外应收利息的管理。目前,各级对应收利息没有出台新的管理制度;部分信用社忽视对表外应收利息的管理,普遍没有建立考核奖惩制度,使表外应收利息成了无人问津的“废件箱”。究其原因,主要是前几年的表外应收利息多是破产倒闭企业所欠利息,基本没有收回希望,由此便形成对应收利息无人过问的盲区。
应收利息管理不善,账卡不符。主要是信用社贷款实行按季结息后和系统自动出单之前这段时间,手工开具的利息通知单卡片短缺所致的账卡不符。出现账卡不符的原因是由于信用社的贷款额小笔数多,利息涉及千家万户,清收工作量较大。票据置换贷款、已核销贷款利息无账无卡。这部分贷款由于清收难度较大,许多信用社主任、会计片面认为,这部分贷款本金都收不回。
监督乏力,极易产生腐败现象。由于对表外应收利息没有作为新的风险点来加以关注,近几年审计、辅导等检查监督也没有将其列为重点;会计人员变动导致的资料遗失更加剧了管理难度。以致出现欠款户到客户经理、协理员那里主动归还所欠利息,信用社因应收利息卡片资料不全无法办理收回的问题;也不排除会出现客户经理、协理员收息不下账的违法违规行为。
强化管理的建议
会计部门要加强对应收利息的管理。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应收利息管理制度,规定和规范会计核算的每个业务流程,强化对应收利息风险控制点的控制,从制度层面加强管理。二是强力推行系统自动计息,杜绝系统计息和手工计息并行;利用系统自动打印的利息通知单,建全应收利息分户帐、卡片等明细核算系统;同时,利用应收利息卡片,加强对客户经理、协理员清收利息的监控,补齐管理链条的缺失部分。
建立收息责任制。首先要加强表内转表外的利息考核,凡计算出的应收利息在三个月内不能收回须从表内科目转表外科目的,要扣责任人和经办人的工资,对以贷收息的更要加倍处罚。其次是对往年形成的应收利息,实行奖励政策;对票据置换贷款、以核销贷款的应收利息,可参照清收不良贷款的做法,合理确定一定比例进行奖励,奖金直接支付给清收人,用经济手段拉动收息工作。
加强应收利息的检查监督力度。就信用社近期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来看,贷款利息收入仍将是信用社的收入主渠道,必须强化管理和监督。信用社的会计部门应在现有的管理制度基础上探索新的管理制度,完善会计核算的每一个操作环节。审计部门要将应收利息的稽核作为每年的常规项目排列,经常性地对重点单位进行审计,必要时,要对部分贷款户进行外核,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堵塞管理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