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化云为雨润“三农”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实施“三千三百惠农工程”纪实
张占果 白文新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从塞外高原到黄河岸畔,从吕梁山脉到上党老区到处呈现出丰收的景象。在郁郁葱葱的蔬菜大棚里、硕果累累的桃李果园深处、谷黄油熟的田间地头;在机声欢歌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热闹繁华的各类市场,随处可见农信社人员的身影。他们踏遍山庄田野,为农民讲政策、送信息、放贷款,成为秋野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是山西省农信社认真实施“三千三百惠农工程”(即全省农信社全年累计投放支农贷款1000亿元;重点支持1000个农副产品加工转化企业和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的企业;重点支持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支持300个省级信用村;重点支持300个信用市场;为全省300万农户提供信贷服务)带来的新景色、新气象。

  “贷”动300万农户支持300个省级信用村

  实施“三千三百惠农工程”,必须把握农业、农村经济规律,适应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当前,山西省农村经济发展普遍以户为单位小规模经营,对信贷需求呈现出“额小、流动、分散”的特点。因而,通过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创建并逐步提升省级信用村,是做好信贷支农的立足点。

  临县白文镇芦则沟村位于白文镇西面的一条山沟中,自然条件较差。农民生活极为艰辛。近年来,白文信用社将该村确定为信用村创建对象,会同镇政府、村委着力进行培育,全村共评定信用户62户,占到该村农户数100%;授信发证56户,占到信用户的90.3%;累计发放贷款267万元,无一笔形成不良贷款。村支书孙乃明说:“作为村干部,我不仅要当农民致富的带头人,也要当好村里信用环境的维护人。”去年有两户农民因灾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时,一户借高利贷偿还了贷款,另一户由村民凑款帮助归还了贷款。通过“信用工程”建设增强了农民“按时还本付息”、“守信光荣”的信用观念,使得农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方便、快捷、利率优惠等服务。截至2008年9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共创建信用村7970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27.65%,其中省级信用村1515个;评定信用户16.33万户,占到全省农户总数的2.7%;向343.49万农户发放贷款398.07亿元,贷款余额达到587.53亿元。

  扶持1000户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

  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的重要载体。各级农信社在实施“三千三百惠农工程”中,积极支持能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企业。

  位于长治市郊区西白兔乡的霍家沟村,走工业兴村之路,发展成了集发电、生产经营化工、PVC等为一体的工业园区,2004年通过成功改制,将村集体经济变为了股份制企业,将67%的股份分给了村民,户均资产达百万元以上,家家住上了欧式小别墅。2007年,霍家工业有限公司上缴国家税金6200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2.2万元。 霍家工业有限公司则是长治市农村信用联社重点支持的涉农企业,为了帮助该公司解决流动资金不足问题,长治市农信社举全市之力,以社团贷款的方式,协调郊区、长子、沁县等联社向霍家工业有限公司贷款1.5亿元,支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吸收农民进厂务工。在霍家工业有限公司经理霍劲松的办公室,记者了解到,霍家工业有限公司现有员工1800余名,年人均工资收入2万余元,除安排本村300余名劳动力全部进厂务工外,还为周边地区1000余名农民和大中专生提供了就业渠道。截至2008年9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已向3019个能带动农民增收的县域龙头企业发放贷款 282.17亿元 ,共带动34.12万农民就业,带动了52万农户发展的新产业,增加收入1.02亿元。

  帮助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平台,同时也是农信社信贷资金投入的发展方向和重要内容,山西农信社出台政策,创新机制,实施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帮生、帮长、帮发展”的“三帮”措施,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繁峙县杏业专业合作社董事长阎智才说:“过去是单门独户搞经营,现在是组织起来‘抱团’闯市场。”杏业专业合作社是由繁城镇赵庄村25个农民于2006年5月组建的,该合作社是以杏为主发展生态经济林,主要负责服务技术指导、培训,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推广,全方位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目前总面积达到1600亩,其中挂果面积已达1000余亩,去年县联社给予贷款75万元,重点用于种苗的购置试验和肥料的购进,受益农户达到500余户。截至今年8月底,合作社总收入达到450万元,仅此一项村里果农平均收入4000元,一个无主导产业的村变为“水果之乡”。截至9月末,该省农信社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1275个,累计投放贷款74178.85亿元,带动了50333户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和运输业,增加农民收入3.16亿元。

  培育300个信用市场

  山西省农信社响亮地提出“农民走到哪里,信用社就服务到哪里”的新理念,决定把信用村镇建设经验引进城市,把信用工程向城市延伸,扎实开展创建“信用市场”,让进城创业的农民也能享受这一惠农惠民工程。

  侯马市素有“千车百货旱码头”之称。多年来,侯马市逐渐成为区域性现代化服务业中心城市,形成了一种大气候、大环境。侯马市农信社建立起“以商户诚信为取向、利率浮动为杠杆、服务创新为拉力”的核心价值体系,确立了“贷与不贷看信用,贷多贷少看实力,利率高低看贡献”的信用市场评定原则,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测算公式,再加之13道评定工序,辅之于《信用商户调查评比打分表》、《信用商户评定表》等,使发放贷款有了科学的依据。自去年6月份起,侯马市信用联社对“信用商户”的最高授信额度达30万元,为个体信用户贷款大开“绿灯”,受到经营户的欢迎和好评,促进侯马市商贸繁荣和经济发展。截至2008年9月末,该省共创建信用市场(街道)620个,评定信用商户14959户,累计投放贷款144166.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43061万元,利润75268万元。

  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企业腾飞、农民致富,始终是山西农信社坚持不懈的价值追求,扎根农村、面向农民、服务县域、倾心“三农”,通过金融支持和服务,滋润了三晋大地的每个角落,谱写出了一曲曲“惠三农、助双赢”的动人篇章!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