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11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立足“三农”谱新曲
——对沁阳市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
谷沁芳 李兵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调整,各种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成为广大农民走向市场、深入市场、增强抗御风险能力的重要合作经济组织。河南沁阳联社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小额农户贷款为依托,以开展优质服务为突破口,开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绿色通道”,全力支持辖内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加强宣传
  引导合作社规范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民自愿组织的基础上成立的,必须要有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规范发展,在章程、服务准则、行业自律、财务管理、利益分配、民主管理等方面要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才能正常运作,对内对外才能产生吸引力。针对这一情况,沁阳联社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宣传活动。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该联社结合该市农经部门共印发《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50问》等读本1万余册在全市乡村发放;同时,在主要乡镇、村街悬挂宣传横幅80余条,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家喻户晓。

  二是该联社结合沁阳电视台专门开办了《创业故事》专题栏目,多次组织对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行专题报道,通过合作社负责人谈发展经历、谈经营收益,提高了农民群众对专业合作社的认知度,让农民的思想跳出了“自我经营的小圈子”,步入了“携手合作共同致富的大市场”。

  三是在做好外部宣传引导的同时,积极邀请农经部门负责人对信用社主任及信贷人员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使参训人员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熟练掌握了操作流程,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全力扶持
  助推合作社快速发展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沁阳联社紧紧围绕该市政府的农村工作思路,确立了“扶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服务“三农”新思路,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实现支农大效益”作为支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来抓。

  一是该联社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项目,开发和创新不同的信贷品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量身订做金融产品。该联社为支持该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积极与该市农机部门结合,在全辖推广农业机械小额贷款业务。截止目前,该联社累计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投放小额农业机械贷款64笔,金额142万元,帮助农民购置农业机械78台,促进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如沁阳科有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该联社木楼信用社的扶持下,农业机械由原建社时的6台发展到现在的67台,“三夏”、“三秋”期间共完成作业2.6万亩,年实现收入140余万元,利润52万元,社员户年均纯收入达4.3万元,被焦作市人民政府授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荣誉称号。

  二是充分发挥专业大户的带动作用,走依托专业大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路子,以此带动周边农户的发展。如该联社西向信用社积极扶持西向镇的养羊大户靳华牵头成立了沁阳市昌庄鼎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该专业合作社社员总数达50余户,养羊总数达7000余只,年利润达140余万元,户均利润达2.8万元。

  三是积极协调外部环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政策扶持。为给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良好的外部环境,该联社积极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协调财政、工商、农经等部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收入的不断提高。同时,为避免农民专业合作社过速、过猛和不合规发展,沁阳联社在全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同时,严格信贷管理,强化风险控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把脉问诊,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发挥出自身的社会效应。

  喜迎硕果
  合作社市场效果初显

  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扶持,有力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兴起和该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截止目前,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104家,专业合作社社员出资额达到2965万元,入社社员达3100户,辐射带动农户140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引导农户发展专业化生产,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与此同时,扶持专业合作社的措施也加快了该市科技兴农的步伐。该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数是以农技户和种养大户为基础组建的。合作社以自身的科技优势, 为社员提供信息、种子、种苗和种养技术培训,帮助社员解决产前、产中的生产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如该市仙鸿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先后从北京、泰安、郑州等果树研究所引进各种优良品种30多个。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注册商标打造名牌,统一了生产标准、统一了操作规程、统一了产品质量、统一了农资供应、统一了包装销售,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目前该市有15家专业合作社被焦作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有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被命名为省无公害农产品(畜产品)生产基地,注册商标4枚。这些品牌的推出提高了农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扩大了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增大了销售量。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