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州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地处花溪水库中段,坐落于三面环水的半岛之上,景色怡人。村寨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由当地布依族人就地取材用石板修建而成,是一个集山水、民俗建筑、历史遗存于一体的布依族生态村寨,也是花溪区重点旅游景点之一。
镇山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居民以布依族和苗族为主。2000年以前,该村仍是一个以农耕土种为主的贫困村落,封闭的地理自然环境、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落后的思想观念,使镇山村纵然拥有集自然人文为一体的丰厚旅游资源,经济也依旧仍停滞不前,农民人均收入非常低。
作为当地唯一的金融机构,以支农惠农为服务宗旨、以“立足石板、回报石板”为发展理念的贵州花溪农村合作银行石板支行毅然承担起了为村民想办法、谋出路、脱困境的重任。
2000年,贵州花溪农村合作银行开始推行小额农户贷款,石板支行通过发放小额贷款,大力支持村民扩建“农家乐”旅游设施、开办民族风情游等项目,拓展支农思路,为镇山村的百姓开辟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首先,围绕优势旅游发展项目,积极给予信贷支持。镇山村自然的地理、民俗风貌是发展“农家乐”项目的理想资源。曾经,当地政府也计划通过开展农家乐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由于资金不到位、设施不完善、经营规模小、宣传力度不大等原因而中途搁浅。面对即将夭折的村民脱贫致富路子,石板支行当即制定了优惠政策,主动送贷上门,为村民们送去了一笔宝贵的启动资金,使村里建起了34个“农家乐”饭庄,为镇山村特色旅游事业的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其次,落实配套服务设施,促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化解村民心中对“农家乐”旅游能否可持续发展的疑虑,石板支行在详尽的景点考察和市场分析调研基础上得出结论: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游玩项目单一是旅游事业发展黯淡的主要影响因素。于是,石板支行全行齐动员,进村入户给村民分析市场状况、介绍其他旅游景点的好经验、好做法,使村民了解到现代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情况,进一步更新了经营理念、拓宽了发展视野。同时,石板支行积极提供资金信贷支持,使当地“农家乐”在吃住项目之外另行配置了卡拉0K、农家果园等配套娱乐项目,增加了旅游亮点和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推动了该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其三,探索新型融资模式,打开支农贷款思路。2007年,交通部门因安全问题严格要求镇山村换木船载客为钢制游船载客。但购置钢制船耗资巨大,村民个人无力承担,这使得镇山村的旅游事业再度陷入困境。面对这一局势,石板支行拓宽支农贷款思路,为该村农户探索出了一条“协会为载体、合行为支撑、村民自愿参与”的新型融资模式。在石板支行的大力倡导下,村民成立了“镇山村游船协会”,以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筹集游船项目发展资金。同时,石板支行通过统一的调查授信,为41户村民办理了小额农贷,金额共计31.2万元。最后,全村68户村民入股筹集资金及时购买了25艘钢制游船,重新启动了该村的游船观光项目。
8年来,在石板支行的大力支持下,镇山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日益美化,旅游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成为了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旅游收入节节攀升,仅2007年一年就接待中外游客50000多人次,旅游收入近两百万元,解决了当地118个村民的就业问题。农户年均收入由原来的每人不足750元增至3000元以上。镇山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石板支行始终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宗旨,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积极调整支农思路,转变服务观念。进农户门、知农家事、解农户难、帮农民富、暖农民心,在与当地农民朋友结下了鱼水深情的同时,自身的各项业务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0年至今,石板支行已累计向镇山村农户发放小额农贷950万余元,贷款户数累计668户,全村持小额农贷资信卡的农户达到80%以上,小额农贷评级面达100%。截至2008年10月20日,石板支行存款余额达6561.67万元,各项贷款3105.58万元,其中支农贷款2608.24万元,占总贷款比例的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