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10月27日—31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商品棉电子撮合交易窄幅震荡。近月合同MA811跌31元/吨,周均价为11979元/吨;主力合同MA901跌29元/吨,周均价为12105元/吨;成交量有所增加,全周成交总量55140吨,日均成交量11028吨,较前一周的10076吨增加952吨,增幅9%。订货量增加4540吨,订货总量为61380吨。MA各月合同周均价平均跌19元/吨。
上周国内现货及国际棉花现货市场继续大幅下跌,其中国内现货及收购价跌幅较大。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周均价为11949元/吨(跌297元/吨);郑州棉花期货近月合约周均价为12097元/吨(跌218元/吨);中国棉花收购参考价周均价为11407元/吨,较前一周跌358元/吨; 36%衣分、10%回潮率的标准级籽棉收购周均价为2.47元/斤,较前一周均价跌0.08元/斤。
ICE棉花期货近月合约周均价为46.39美分/磅(跌3.96美分/磅);cotlook亚洲A指数周均价为58.71美分/磅(跌2.91美分/磅)。Cotlook亚洲A指数周均价为58.71美分/磅,以此计算(上周平均汇率6.8335)1%关税下进口棉港口提货价为10095元/吨(跌385元/吨),比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低1854元/吨;滑准税下进口棉港口提货价为12048元/吨(跌172元/吨),比中国棉花价格指数高99元/吨。
上周在国家收储100万吨新棉的利多情况下,棉价不涨反跌。现货市场标准级棉花到厂价跌破11000元/吨,部分地区皮棉收购成本价逼近万元大关、籽棉收购价格达到2.3元/斤左右,远远低于中国棉花协会提出的2.7元/斤的棉农最低承受价。收储政策之所以没有起到托市的作用原因有三几点:一是每天收储量较小,二是内地棉花回潮率不高于8.5%的要求较高,尤其长江流域棉花回潮率很难达到该要求,三是只收新体制棉花不收小包棉花。这些收储条件都大大削弱了收储的托市力度。电子撮合交易在收购市场的压力下跌幅开始加大,市场呼唤政策再次调整。(张洪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