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市质监局纤检所连夜检验救灾棉服。10月22日下午5时,离下班还有半个小时,河北省南和县民政局的几位工作人员匆匆来到邢台市质监局纤检所,请求对138套棉服进行质量检验。原来,这138套棉服是南和县民政局为四川灾民捐赠的过冬用品,为保证棉服质量,杜绝“黑心棉”现象,经过南和县质监局联系来到邢台市质监局纤检所求援,并要求两天内出具结果。按照检验要求,最快也要3个工作日才能出具检验结果。为了早日将合格棉服送到灾区群众手里,保证灾区人民能过上一个暖冬,该市质监局纤检所领导决定特事特办,立即通知技术人员连夜加班工作,争分夺秒完成检验任务。经过一昼夜紧张有序的检验,证实了138件棉服质量全部合格。南和县民政局的同志这才松了一口气,望着纤检所领导和技术人员那熬红的双眼,感激得不知道说什么好。邢台市质监局纤检所的同志却说:“咱们都一样,都是急灾区人民所急,大家都是一家人!”(葛瑞君 赵志国)
安徽安庆示范棉花超高产技术。安徽安庆市抗虫杂交棉优质超高产栽培示范获得成功,农业技术人员掌握了抗虫杂交棉超高产的核心技术,并形成了配套技术体系,该体系具有简便易行、优质高产、高效等优点。安庆市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综合生产能力处于全省领先和全国先进水平。随着生产实践的深入,一些县(市)区先后出现了棉花亩产超千斤的高产典型。2007年,该市农业技术部门在望江县开展示范,增产效果十分显著。2008年望江县安排3个50亩示范片,其中太慈点平均籽棉产量达 401.3公斤,最高产达538公斤。
今年陕西棉纺企业用棉缺口将增大。今年陕西省棉花种植面积约125万亩,总产约8.9万吨,尽管今年每亩单产预计比上年增加2公斤,但由于全省种植面积较上年减少10万亩,总产量将下降6%,纺织企业用棉缺口增大。据悉,为稳定陕西省棉花市场,切实维护棉农和棉纺企业利益,陕西省有关部门正积极落实棉花收购资金。省农发行筹措资金10亿元,用于扶持棉花加工企业新棉收购。有关部门依法加强收购、加工环节质量监督管理,坚决取缔小轧花机、土打包机等非法加工设备,引导棉农对棉花实行“四分”,防止“三丝”污染,切实保障棉花质量。
新疆奎屯始发今年第一列拾花工返乡专列。10月29日,奎屯火车站发出了今年第一列拾花工返乡专列。为使内地拾花工安全顺利返乡,从10月中旬开始,北疆铁路公安处奎屯分处就开展了以维护返程旅客人身财产安全、严厉打击涉票违法犯罪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蓝盾飓风—2008”行动,为拾花工们提供了良好的乘车环境,北疆铁路公安处奎屯分处副处长张战疆说:“今年北疆地区计划开行运送拾花工专列100列,28万人左右,没有发生一起高价票的治安案件。”
中国新疆棉花在柬埔寨试种成功。柬埔寨华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近期在干丹省试种10多个品种的中国新疆棉花后发现,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这些棉种不仅产量提高,而且生产周期也大幅缩短。柬埔寨华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中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创办。公司经理陈新亭介绍说,在干丹省试验田内,新疆棉种每亩单季产量高达400公斤,生产周期为90天至100天,而在新疆则需120天,产量也只有350公斤。目前,柬埔寨棉花每吨收购价约为800美元,按此计算,种棉的经济效益要优于种植香蕉等热带水果。按照柬埔寨干丹省的试种结果,每公顷土地单季产棉约6吨,可售近5000美元,条件适宜的话,每年收获两季,效益更加可观。如果能在柬埔寨大面积种棉,将形成规模效应,棉农将获益匪浅。
江苏省棉花采摘占总产约六成。据江苏省农林厅消息,近日,江苏省秋收秋种进度加快,徐州市秋收秋种工作全面结束。据全省农情系统统计,截止10月28日,全省皮棉采摘397万担,约占预计收获总产的六成。
湖南常德鼎城开展棉花密度实验。10月22日,常德鼎城区中河口镇长坝村1组村民王长春正在自家棉花地里认真观察生长情况并做着记录。王长春的这块有3亩面积的棉花是区农业局正在开展的棉花密度实验地。棉花密度实验是国家棉花产业体系的一个技术项目,也是湖南省棉花简化种植节本增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实验课题。今年4月份起,受国家棉花创新中心洞庭湖区实验站委托,鼎城区在中河口镇长坝村开始了这项试验。据了解,目前技术人员正对产棉情况进行认真统计,11月下旬还将对土样进行检测,年底可得出第一年的试验结果。通过连续5年的试验对比,将得出科学结论,更好地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服务棉农生产。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