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10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同南郊农信社:不待扬鞭自奋蹄

张占果 白德龙

  金秋十月,丰收的季节里大同市南郊区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金色的秋野,热闹的工地,繁华的市井,目睹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成果,住上楼房、开上小车、兜里揣着信用卡的南郊区人,不敢相信自己还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南郊人过上了好日子,而在南郊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农村信用社发挥的作用也让南郊人有目共睹,称赞不已。

  “作为地方性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既是农村信用社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农村信用社寻求自身发展的需要。”基于这一认识,大同市南郊区农村信用联社按照区委、区政府“依托城市,建设南郊,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煤炭和城市近郊优势,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富裕为主题,以创建信用工程为抓手,不断改善、改进服务方式,通过运用好“金融”这个经济杠杆,积极推进产业培育和经济结构优化步伐,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保障,充分发挥了农村信用社金融主力军的作用。2007年,大同市南郊区GDP完成90.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052万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十强县(区)之列。

  立足三农,服务三农

  2006年,南郊区农村信用联社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伊始,就紧紧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要求,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不断加大支持“三农”的力度。全区信用社积极以支农、富农、兴农为己任,千方百计提高支农服务水平。他们从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出发,树立现代农业的观念,促进信贷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的同步调整。

  首先从思想认识上,联社树立了“靠支农树形象、靠支农防风险、靠支农增效益、靠支农求发展”的工作理念。该社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真正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社区性、零售型银行”。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崔健带领班子成员及有关人员深入经常基层,与乡镇领导一起研究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增效等问题,并组织信贷专业人员外出“取经寻方”,搜集致富产业信息,并及时向农民推广。

  作为联社实施“三千三百惠农工程”的试点,水泊寺信用社结合当地部分农村离城市近,土地适宜种植瓜果的优势,在与当地党委、政府的一同努力下,投放250万元支持石家寨村按“公司+基地 + 农户”的模式建成农业种植采摘观光园。观光园占地百亩,建有日光温室80个,受益农户在百户以上。村民狄凯老汉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原先一亩地年收入不过几百元,靠经营日光温室,现在足不出地,一年忙三季,季季收入都在万元以上。他说,原先自己种大棚还不情愿,是信用社的同志三番两次的做思想工作,还主动帮着办贷款,把自己往财路上“推”,这才有了自己的今天。

  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步伐上,南郊区农村信用联社把重点放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上,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同市御宝乳业公司过去是一个靠收购当地牛奶进行加工出售的小厂,在该社的支持下,该公司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基地型养殖,目前已养殖奶牛500多头,年产鲜奶2400吨,成为全区的养殖龙头企业; 大同夏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大同市世纪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宁夏新华百货夏进乳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注册资本4800 万元,占地面积150亩,是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11万吨灭菌奶项目工程在南郊信用联社的支持下,狠抓奶源建设 ,在大同市9个县区建立了40多个养殖基地园区,带动大同地区由过去的1.8万头奶牛发展到现在的6万多头,涉及8000多户农民,30 多万亩的饲草料种植面积,农民年户均增收4000多元。而且还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态产业链,同时带动南郊区饲料加工业 、种植业、运输业、信息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增税”的三赢目标。

  大同市华晟果蔬饮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则作为南郊区信用联社扶植的加工果蔬浓缩浆的农业项目,已被省市两级发改委重点推荐项目,被大同市政府确认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被省市两级银监部门确认为重点扶持项目。该项目主要的原料是大同市有种植优势的经济类作物,如杏、胡萝卜、番茄、芹菜等为原料,生产各类的果蔬浓缩浆,产品销往国外及国内饮料生产企业,同时副产品可以作为其另一项目——华鑫活性炭的主要原料,这样既降低了活性炭的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杏的综合利用率,又形成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格局,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的明显。仅该项目一项将使周边的20万农户、 60万农民脱贫致富,同时在项目投产后可为周边农户提供300个就业岗位。

  近年来,大同市南郊区信用联社从支持传统农业向支持现代农业转变、从支持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从支持传统农村向支持新农村转变,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仅通过小额信贷扶持解决困扰农民的资金问题,还积极解决了农村 经济发展的科技、信息问题,借助农村信用社人员、信息等方面优势,积极为农民送金融知识、送科技信息,促进农民提高致富本领 ,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金融服务,支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区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211万元,创建信用村6个,评定信用户1919户。“信用工程”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也成了农村储蓄新的增长点,同时,唤醒了农户的诚信意识,提高了农民还贷、存款的积极性。富裕起来的农民不忘信用社的支持,在今年全区开展的“三千三百惠农工程”活动中,他们主动与信用社建立了良好的信用关系,共有3300户农民与信用社签订了双向承诺协议书,信用社承诺放款3000万元,农户承诺向信用社存款2000万元。北村信用社通过加大贷款投量,培植储源, 截至6月底已完成了全年存款任务的148%,马军营信用社完成了全年任务的110%,全区共有9个信用社已超额完成了全年存款任务。

  注重创新,“双轮”驱动

  南郊区农村信用社能有今天的发展成绩,主要得益于经济的“双轮”驱动。在乡镇信用社广辟农村天地的同时,城区内的信用社 的“优扶工程”建设也正进行的如火如荼。

  为了有效满足各类客户不断变化的金融需求,南郊区信用联社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推出了“144”(一个新家园贷款、4个商户 、4个贷款品种)贷款创新工程。该社针对区域经济多元化、客户贷款需求多样化的实际,抓住全区部分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有利时机,重点支持了农户“新家园”住房建设,对符合条件的300个农户共给予300万元的小额贷款。并将全面开办住房按揭贷款、助学贷款、消费贷款等业务,实现多点多面、全面收益。

  针对全区城乡结合部市场集中、商贾云集,贷款需求旺盛的实际,该社着手打造了华林商厦、金牛装饰城、万圣商场、海盛服 饰等4个“仓式信用共同体”,目前已签订了贷款合作意向书,敲定了具体的合作细节,全面铺开了这项工作。为推动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联社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管理模式和风险防范措施,创新小企业贷款的担保方式,试行多方合作业务 拓展模式,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小企业实行不同的信贷政策,并提供不同的贷款品种。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