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厚厚的山西省浮山县县志,在书中第八编的《商业》篇里,182页至183页记述了一个乡镇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历程:“1943年春,为了发展经济,当地政府遵照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决定在寨圪塔创办供销合作社。当年7月建起了太岳区第一个民办供销社——‘一心盛’供销合作社,1950年2月改名为寨圪塔供销合作社。”
在一般的县志中,专门安排两页的篇幅来记载一个基层供销社是非常少见的,寨圪塔供销社何以获得如此“殊荣”呢?
寨圪塔地处太行山腹地,交通不便,恶劣的自然条件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难。寨圪塔供销社建社以来,始终贯彻“以农为主,以副养农”的方针,心系群众、真心为民,坚持为农服务、送货下乡。建国后,第一任主任刘荣升曾四次受到毛主席接见。1966年2月18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国财贸工会等联合发出《关于大力推广寨圪塔供销社经验的决定》。正是那时,寨圪塔供销社成为全国商业战线“扁担精神”的模范之一。
坎坷山路变坦途
前不久,在山西浮山县供销社主任张恩林的带领下,记者驱车前往浮山县城东的寨圪塔供销社。为了更好地让记者了解寨圪塔供销社以前的情况,张恩林还特地请来了早已退休的老主任杨明义同行。浮山县地处太岳山南部,境内沟壑纵横,丘陵起伏,全县地势东高西低,寨圪塔供销社所在的寨圪塔乡就处在东部的高海拔山区。张恩林指着通往寨圪塔的宽阔柏油马路告诉记者,以前这里都是土路,遇到下雨时路况更不好,山里山外甚至好几天不通车。前两三年修了这条路, 以前至少要颠簸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现在半小时就能到。
说起过去山路的难走,老主任杨明义深有感触。祖籍河北的杨明义1964年从部队转业,被安排到寨圪塔供销社当营业员。寨圪塔走不完的山路,开始时让在平原长大的的杨明义很不习惯。“在寨圪塔生活的人,走平路的时候少,走山路的景儿多,我也一样。”干营业员必须要天天和山路打交道,于是山路上又多了个挑着一条扁担两只箩筐收货销货的杨明义。
“夏天时,收齐乡里群众的药材等土特产,趁着晚上凉快,我们几个供销社的职工经常挑扁担往县城送货。山路不好走,空手得走四五个小时,担上货就慢点。我们一般走一个晚上,累了歇一会,渴了喝口水,赶一大早就到县城了。”回忆起当年赶夜路进城送货的往事,杨明义这位年近七十,曾经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老人仿佛重新回到当年坎坷的山路上。
杨明义告诉记者,寨圪塔供销社一直到现在还保留着“三件宝”教育的老传统。这“三件宝”分别是一根扁担两只箩筐,一个用过13年的门帘和一架算盘。每个到寨圪塔供销社工作的职工,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三件宝”前由老同志介绍社里的优良传统。按当地群众的话说,供销社就是靠着这“三件宝”,担来了党的政策和温暖,担来了供销社的关心和信任,担来了山区群众的经济繁荣。
算盘永为群众打
寨圪塔供销社很快到了。下车就看到站在院子里的现任主任李玉栋,他四十开外,个子中等,朴实而亲切。走进供销社办公室,墙上各个时期获得的奖状、锦旗让人能感受到这个基层社经历过的辉煌。墙上挂着一架旧算盘,算盘珠虽然已经褪色,但算盘杆由于过去的累年使用被磨得发光发亮。李玉栋说,这架算盘就是“三件宝”中的老算盘,当年杨明义老主任和自己都是在它面前接受的“三件宝”教育。
个体户对农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大幅进行销售收购,这是李玉栋当主任后面临的最大竞争。“个体户做生意吃苦为的是钱,说白了也是一种精神。咱供销社搞经营凭的也是精神,咱凭啥竞争不过他们!”李玉栋就是凭着这种精神,带领全社职工实行了“一社两制”:一是对百货、饮食服务类门店实行经营承包制,二是对农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收购实行集体经营。
现在寨圪塔全乡的化肥基本上都是由寨圪塔供销社供应,对于这个成绩,县社副主任石涛认为主要是因为李玉栋他们多年来为农服务十分到位。寨圪塔供销社坚持从正规渠道购进化肥、农药,并对群众承诺,所售出的农资若有问题,保证包退包换。尽管三轮车替代了扁担送货,但供销社为群众服务的热情丝毫没减。群众需肥旺季,供销社职工常常用三轮车主动将化肥送到田间地头,遇上路不好走时,大家还要肩扛手提化肥送到群众手中。个别个体户购入劣质化肥后,销售价格远远低于供销社,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供销社把利润放到最低。李玉栋说,就是要让群众用上合格的化肥,暂时少挣不挣钱没啥,算盘还是要为着群众打。
创新服务再发展
浮山县土地面积宽广,野生植物种类达400多种,其中连翘、黄芩、柴胡等药材产量较高。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在供销社的带领下,1996年寨圪塔药材专业合作社成立,李玉栋兼任理事长。药材收获季节,社员们常常天没亮就要到农户家抢收药材。深夜时,看到崎岖山路上一闪一闪的亮光,人们就知道准是供销社收购药材的三轮车回来了。
寨圪塔供销社办公大院一角有个高烟囱的灶台,李玉栋告诉记者,这个灶台就是用来煮药材的。象青翘这类药材,收回后要马上在灶台上架上大锅烧煮,才能防止霉变易于存放。为了减少成本,增加收入,李玉栋带领社员白天黑夜不停锅地加工青翘。每年100多吨的青翘,用直径1米的大锅煮1000多锅才能加工完,每次收购药材下来,社员们都要瘦上好几圈。
收购加工药材外,收购蚕茧也是寨圪塔供销社的一项重要业务。李玉栋提起密闭的合金闸门,带着记者走进存放蚕茧的库房,装满白色蚕茧的编织袋堆得老高。李玉栋介绍,老鼠喜欢吃蚕茧,所以必须密闭存放。问起今年蚕茧的销路,李玉栋说由于最近几年蚕茧价格一直偏低,以前和供销社一起竞争蚕茧市场的客商已经全部放弃这项业务,现在只有供销社一家还在收购。“寨圪塔乡老百姓一直有种桑养蚕的习惯,要是突然没人收蚕茧,老百姓的桑树就没用了,收入也就少了。尽管收蚕茧风险不小,咱们供销社还是要把这项业务坚持下来。”李玉栋表示,现在正在积极联系浙江的老客户,尽量把蚕茧多销售出去。李玉栋最近几年头发掉了不少,供销社的一个职工说,我们李主任心里总想着乡里群众,太费心了,群众腰包丰收了,他的头发减产了。
近年来,寨圪塔供销社和当地一家企业合作,一直在开发“寨圪塔”牌系列端午茶。县社主任张恩林说,现在浮山县人到外地办事,都喜欢带点端午茶出去送人,端午茶现在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土特产品。在办公室里,李玉栋拿出了几桶包装好的茶叶给记者看,目前这家名为山西红东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厂已经开发出黄芩、连翘、薄荷等养生保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