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10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改革再出发合作社再发力

□ 澹霖家

  当全球各地的股市被金融危机搅得风声鹤唳、风雨飘摇的时候,世界部分媒体却不无期待地关注着中国农村。他们知道,10月9日至12日在京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已经对中国农村改革做出了新一轮的战略部署。如果说,30年前,开始于中国农村的改革给中国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那么,30年后中国农村的这次改革将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变化、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西方乃至全球的人们对这次中国农村改革寄予希望和期待,是可以理解的;对于包括供销合作社人在内的国人而言,这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据地”,搞好了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有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人们知道,中国现代历史的社会大变革都是从农村开始的。1927年,当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为政治基础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归于失败后,以建立井冈山根据地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向农村进军,以武装农民、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建立了人民的共和国。1978年,当以前苏联为主要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时,以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创造的土地“大包干”方式为主要标志,吹响了中国改革的号角,拉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序幕。到21世纪的今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和谐成为社会进步的主导思想,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决策,这是中国在构建新一轮全面改革的“根据地”。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中国社会必将更好更快发展的前奏。

  在中国社会以农村为根据地进行社会变革时,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社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内容。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组织起来发展信贷、运销、生产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社,成为农民运动的最大亮点之一。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多形式、多领域的农民合作社,是党领导的农村根据地发展生产、保障军需民用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供销合作社成为调剂余缺、保障供给的经济中心。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供销合作社在农村流通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供销合作社正在努力改造成为真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随着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合作经济成为农民走向大市场、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部署了以土地流转为重要内容的新一轮农村改革,并明确要求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这为供销合作社在新一轮农村改革中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广阔舞台。日前,总社隆重举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经拉开帷幕,对于供销合作社而言,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知难而进、有所作为,在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有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新成效,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建设巩固的改革发展的农村“根据地”,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亿万农民的重托和希望,在新一轮的改革发展中创造合作经济新的辉煌。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