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9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这个不爱回城的老知青
——访江西省余平县瑞洪镇东源村农资经销商吴能
本报记者 张 涛

  从院子里存放化肥的仓库到门口的拖拉机边不到十米,一位瘦弱的老头只穿着一个裤头拖着几袋化肥来回搬运着,当日江西的温度高达36度,在烈日的烘拷下,这位老人汗流浃背。十米的距离,对于一个小伙子和几袋肥来讲不成问题,但对于一个典型江南的瘦弱老头来说,这确实有点困难。有人上前给他点建议:“雇人来搬嘛,也没多少钱。”但他没有做声,而是默默地将化肥一步一步地挪完,然后使尽浑身的力气用摇把把拖拉机打着火,拖着一串浓浓的黑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临走前还留下句话:等我回来,我把化肥给老表送到地上去,人家等着用。

  这就是吴能给我的第一印象,略微驼背,赤裸着上身,吃力的动作,还有那串冒着黑烟的背影。

  只能等他回来,我与当地的农资经销商到他家院子休息,门厅里杂乱地摆放着一些农药和一些日用百货,显然这些不是自己用的。院子里的正房是典型的江西建筑,只是越发陈旧,一棵高大的柚子树上结了一些绿色的果实,一位矮小的老太太从屋中走出,银白色的头发梳地很整齐,长袖轻薄无皱的小褂让人眼前一片慈祥,他们介绍说,她就是吴能的老母亲。在她招呼我们坐下的时候,吴能回来了,他从箱子里拿出几瓶统一绿茶,随手从屋里拿出西瓜招待我们。吴能,很好客。

  我问他,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子女来搬,或者找个人花点钱来搬?这么大年纪,腰椎很容易出点闪失。他说:两个孩子都去南昌上大学了,其他孩子都不在身边,现在身体还算硬朗,还是能干些的,没必要找别人来帮忙。现在做农资经营不比从前,如果不把化肥送到地里,别人不爱买肥。而且赊销的情况非常严重,都是村里的农民,拉不下脸去拒绝,为了维持自己的小店,只得迁就,最多的时候赊销达70余万。

  70万?这么个小村子没几户人家,赊销欠款竟达70余万?这该是多大的销售量啊?

  他说,他做买卖近30年,无论是村里的还是村外的都到他这来买肥,就是因为他的肥不假。尿素就卖富岛,磷铵就卖嘉吉,复合肥只卖撒可富。他很自豪地告诉我,撒可富他一年能卖100多吨,这对于一个小村子和高端高价肥来讲已经是天量了,并且口碑一一相传,他有信心明年的销量还能再增长。他曾经对村民承诺:如果用了撒可富没别人的庄稼长的好,他就不要钱。旁边有人半开玩笑:工商质检部门连他的门都不登,知道他家没假货,也不会来自找麻烦。吴能听后,笑了。

  吴能对这个小店寄予着很多感情,从知青下乡后就没回过城,原本有机会回去,但都被他拒绝了。别人让他去做办公室主任,他问每个月给多少钱?

  20块!

  他摇摇手,不去不去。

  有人让他去车间工作,他问多少钱一个月?

  30块!

  他也摇摇手,不去不去。“我孩子很多,拉扯他们很费劲,回到城里受苦不如在这享福,当时我懂得开杂货店,买卖很红火,90年代我又卖上化肥,再怎样也比城里强。”很多人都说他傻,但他有着自己的理由。

  吴能现在的心愿就是把买卖传承给自己的子女,他所担心的是子女们会不会像他一样坚守诚信,将小店一代一代地经营下去,为当地村民带去方便。

  

记者手记:

  经销商无论大小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我们的选择也不局限于销量与否,像吴能这样的经销商也许评不上什么“百佳”,论不上什么“优秀”,毕竟他的经营范围只是一个村,如果我们今天不提到他,也许谁都不会认识。像他这样的经销商在中国无法统计,可只要是有故事的经销商,都是我们报道的对象,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故事,您只需拨打一个电话:(010)--63744203。

  经销商故事,讲述经销商自己的故事。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