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佳档案
昌邑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建云分公司
网点数量:170个
注册资金:80万
年销售量:2300吨
主要经营品牌:联盟尿素、联盟、占峰磷复肥
推荐单位:山东联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从纯粹的商业效益来讲,昌邑农资建云分公司规模和销量并不大,注册资金80万元人民币,年销化肥也只有23000吨。但是,在领头人刘建云这位巾帼女杰的带领下,建云分公司以服务一方百姓、建设一方农业的赤诚之情,书写着中国农资人的职业情怀。他们以自己辛苦多年的贡献,赢得了各方的广泛好评,并因此荣膺2007年度全国百佳经销商荣誉称号。
风采巾帼
初见刘建云,感觉她是齐鲁大地传统女性的典型代表,豪爽、谦逊、勤劳、质朴、不服输、快人快语,以及稍显浓重的鲁中乡音。
在农资流通这个男人占主流的行业,刘建云带领自己的团队,勇打勇拼,创造了一个巾帼女杰的榜样。在别人眼里,除了经营业绩,性别是刘建云在行业内最惹眼的标签。但是,在刘建云看来,“女人做农资行业,与男人基本上没什么差别。唯一的不同,就是我不喝酒。”
山东人爱喝酒,但是不喝酒的刘建云依然能做好自己的农资生意。刘建云说,“在我们的合作伙伴中,男同志占多数,都爱喝酒;我不喝酒,确实有点不方便。但是,我们最终用将心比心的合作诚意,赢得了大家的承认和合作。”
建云分公司的前身,是昌邑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的化肥科,而刘建云就是当初的化肥科长。2003年,刘建云带领化肥科的同事搞起了市场化改革,创立了现在的建云分公司。
从起初踏上工作岗位,刘建云就一直是农资行业的员工,从端供销社的铁饭碗,发展到如今的自主创业。刘建云说,“我发现自己确确实实喜欢上了这个行业,喜欢跟农民打交道。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也从生资生手,变成了老本行。”
刘建云很谦虚,她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良好的时代背景,却闭口不谈自己应对市场变化的商业智慧。“这两年,生资一直在涨价,赶上了好时候,企业效益才能稳步增长。”刘建云说。然而,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建云农资公司能够成功经历市场风云的变幻,全靠她的机智应对,靠她对市场走向的准确预测。最近几年,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价格走势往往与大多数预测截然相反。然而,刘建云在多数关键时刻,都做出了准确预测,提前备货或清仓。
多数农资人都遇到过“假货诱惑”。假货价格低,容易被农民接受,带动销路好,销量高,走货快,利润率也高。但是,从成立以来,建云分公司坚持与大公司合作,从来没有与假货“搭过伙、结过伴”。
在经营中,建云分公司从不虚假宣传或夸大自己所经营产品的质量。农忙时节,建云分公司组织专人深入农户家中,讲解化肥使用知识,使所经营的产品能够在使用过程中达到“科学”、“节省”,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业成本。对经营的品种,建云分工司积极与厂家联系,对农民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反馈。
豪爽的个性,快人快语的说话风格和爽朗的笑声,是刘建云刻在商业伙伴心目中的深刻记忆。建云分公司的合作伙伴,只要与刘建云见过一次面,都会长久地记住她的快人快语和豪爽。在第二次走入办公室前,仅凭说话声,就能判定刘经理是不是在办公室了。
这么多年来,凭借自己的商业智慧和鲁中特色的女性人格魅力,刘建云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建设纵深网点
中国农资市场的发展,也是流通环节逐渐搞活的过程,批发零售也从供销社专营逐渐演变为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参与。建云分公司从供销社改制出来后,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利用当初供销社的商业资源,与山东联盟化工等区域内知名化肥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市场专营制度废弃以后,如何应对新的商业环境,成为刘建云等老一批供销社人急需解决的难题。对上游资源,她们维持原有货源,同时开拓新的产品进货渠道,积极引入新型品种。对下游分销渠道,她们积极扶持网点建设,在维持原有乡镇批发点的同时,积极建立新的乡镇枢纽点,并纵向延伸零售网点到村。
在昌邑市农资市场,个体性质的村级零售点和乡镇级批发店,不断涌现出来。产品能不能卖出去?销量大不大?这些问题都依赖终端门店的支持。争取和恰当管理乡村级门店,是建云分公司必须解决的问题。
建云分公司代理的都是大品牌,质量可靠,但是单位产品利润低。建云分公司可以注重质量,忽视利润,以低利润换取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然而,很多终端门店还不能做到这一点,对肥料产品的利益驱动特别明显。以代理的山东联盟化工产品为例,在批售环节,一袋尿素利润微薄,远远低于同类产品。于是,不少批发点将联盟尿素放入仓库雪藏。除非遇到老顾客意志坚决,非联盟不买,店主才会将低利润产品取出销售。
甚至于,个别乡镇的批发门店销量还不如一个村落。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建云分公司果断改革营销网络,抛开个别乡镇批发网络,将营销网点延伸到村落。同时,在今年的涨价潮流中,建云分公司坚持尿素不提价。事实证明,这种错开乡级行政区划,选择重点村落为营销单位的市场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低利润、高质量的化肥实现了销量突增。刘建云说,“这也算是农资行业的革命吧,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战略的翻版。”
对于延伸后的营销网点,建云分公司提供丰富的后勤保障,从技术服务到送货上门,各个环节都能见到建云员工的身影。
但求付出 不问回报
刘建云说,“生资销售最疲惫的时候,不是起五更睡半夜,而是不能获得农民朋友的理解和信赖,甚至被误解的时候。”
“产品好,不如广告好”,从事市场营销的职业人士对这句话不乏切身体验。随着竞争热度不断深化,农资广告也有扑面而来、铺天盖地满天飞的气势。农民虽然是化肥的最终消费者,但是,对化肥的鉴别力并不高,很容易受广告影响。
刘建云说,“隔行如隔山,化肥等农资对多数农民而言就是一座难以跨越的行业高峰, 买什么基本上是推销员说了算。举个比方说吧,我去商场买奶粉,只要服务员重点推介奶粉,我基本上就会买。推销员大力忽悠,对肥料的销量影响很大;不论肥效,看广告。”
建云分公司经营的产品全是大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很高。但是,在昌邑当地,一些小品牌却能通过大量的本地广告,在曝光率和知名度上超越大品牌。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全国知名品牌,因为本地化广告投入不足,沦落为区域性小品牌。为此,建云分公司自掏腰包,为部分大品牌做了不少广告。
对于前来购肥的农民,建云分公司总是尽量详细介绍肥料的优劣势。刘建云说,“磨破嘴皮子,自己说好,消费者也不一定相信。但是,没关系,只要能解释清楚其中的科学道理,让更多消费者知道正确施肥的原理,我们就很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