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河南南阳市社:积极培育“新网”龙头企业


  河南省南阳市供销合作社下辖13个县(市、区)供销社,196个基层社, 103个经营公司,各类经营服务网点1.1万个,职工4万余人,资产总额39.29亿元,年购销总额120亿元,年实现利税近亿元。近年来,该社坚持以服务“三农”为立社之本,抢抓“新网工程”建设的重大机遇,以南阳新合作商贸连锁公司为龙头带动力量,大力发展日用工业品、农资、农产品、烟花爆竹和再生资源五大经营网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该社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先后投资2.6亿元,改造网点8300多个,覆盖了全市90%的行政村,基本实现了市、县有新合作配送中心,乡有日用品超市和农资超市,村有日用品农家店、农资店和农产品收购店的发展目标,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年连锁经营额50亿元以上。以“南阳新合作商贸连锁公司”为龙头的日用品连锁经营网络,商品配送比例达60%以上,占农村市场份额的40%左右;以“惠农达”农资集团为龙头的市县乡农资经营网络,年销售化肥120万吨,农药近万吨,农资供应量占全市的70%以上;以“红棉”集团为龙头的城乡棉花经营网络,年购销棉花约13万吨,占区域经营量的80%以上。他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科学决策定目标,强力推动建网络。南阳市供销社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度出现了经营萎缩,效益下滑的局面。对此,该社牢固树立“抓改革、活资产、搞联合、建网络”和“资产是根、网络是魂、联合为本、改革是神”的经营理念,明确提出“新网工程”建设的新目标,即:建设“一县三中心”(日用工业品配送中心、农资配送中心、烟花爆竹配送中心),“一乡二超市”(日用工业品超市、农资超市),“一村三店”(日用工业品农家店、农资农家店、农副产品收购店)。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在西峡、淅川、内乡、唐河等县多次召开“新网工程”和新合作县级配送中心建设现场会,有力推动了“新网工程”的快速发展。

  二是开放办社求活力,整合资源筑网络。南阳市供销社在“新网工程”建设上始终坚持 “行政力推动、市场化运作”和“整合资源、联合发展”的原则,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供销社原有网络平台,广泛吸收各种社会资本和内部职工入股,大力改造原有网点,积极吸纳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奠定“新网工程”建设的实力和根基。2006年以来,重点开展与北京新合作商贸连锁总公司的合作,注册成立了“南阳新合作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在“新网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龙头带动作用,该公司今年销售额预计可达5亿元左右,2010年可达10亿元以上,利润1000万元以上。同时,大力推广县级社建设 “一四四六”模式的经验(即,“一个龙头”:培育新合作县级配送中心为龙头;“四个原则”:坚持开发社有资产原则、高标准兴建原则、打造新合作统一品牌原则、供销社控股原则;“四个化”:资金来源股份化,企业用工合同化,经营连锁化,管理规范化;按新合作要求实行“六个统一”:统一店面形象,统一营销策划,统一商品配送,统一货款结算,统一人员调配,统一服务规范),不断促进“新网工程”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三是强化“两个纽带”,构建信息平台固网络。该社在“新网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现代流通理念,强化资产股权和商品配送“两个纽带”,狠抓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着力打造高质量的新型网络。一是以配送为纽带,打造“百年供销网络”。多方筹资建设了2个大型市级配送中心,近30个县级区域性配送中心,以市县新合作配送中心为龙头,大力开展商品配送,市、县、乡三级超市的配送比例达到80%,村级农家店的配送比例达到60%。二是以资产为纽带,增强网络控制力。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连锁加盟店,建设遍布城乡的供销社和新合作网点,牢牢掌握网络建设主动权。三是引入现代管理手段,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广泛采用了先进的微机管理系统,使龙头企业、配送中心、连锁店互联互通,上下信息交流通畅,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南阳新合作商贸连锁公司投资130万元,引进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可实现2万个网点的信息储存对接,构建了全市“网上购销”平台。

  四是多策并举筹资金,巧借外力促网络。在资金筹措上,该社采取逐年积累投入、招商引资、系统内外个人入股、加盟店投资改造、争取国家政策扶持资金等办法,先后筹措资金2亿多元,用于以配送中心、超市量贩为主的网络建设。同时,通过北京新合作公司争取国家开发银行4200余万元资金,建设市级新合作大型配送中心1个、市区新合作便民店50多个、县级和区域性新合作配送中心21个。

  五是大力发展专业社,城乡对接活网络。南阳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农民卖难问题较突出。该社一方面强力推进网络建设,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龙头企业,将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与“新网工程”紧密对接起来,全市目前已有500多个新合作村级农家店开设农产品购销专柜,把农产品通过经营网点收上来卖出去,把工业品送下乡进农村,较好实现了网络的“双向流通”。目前,全市已发展专业合作社380余个,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17家,带动农户10.6万户,年助农增收2.5亿元。

  (艾 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