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金正大:中国缓控释肥科技实践者


  2008年8月26日,是山东金正大集团成立十周年纪念日。在金正大集团成长的十年间,有无数个值得纪念和称道的辉煌成就,而作为中国缓控释肥科技的实践者,金正大集团开创了缓控释肥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的新纪元,把人们称为“贵族肥料”的控释肥料,推广应用到了我国广袤的大田作物上。

  缓控释肥是一种以各种调控机制使其养分释放按照设定的模式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相同步,即与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相一致的肥料。由于缓控释肥料具有省时省力、增产增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因此被誉为“21世纪的环保肥料”,在国家颁布的《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把缓控释肥列入重要发展的领域。今年2月,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发出了《关于做好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工作的通知》。

  致力于创新绿色产业的金正大

  从2002年开始,金正大集团就关注缓控释肥这一绿色、环保型肥料,先后考察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产品、技术和市场。最终在2004年引进缓控释肥生产技术,2005年开始投资建设,2006年3月第一条缓控释肥生产线建成投产,目前已经形成年产50万吨缓控释肥的生产能力,开发出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硫和硫加树脂三大类,控释时间包括3个月到18个月的系列产品。

  与此同时,金正大集团联合山东农业大学进行缓控释肥的开发,并在膜材料和工艺上实现了实质性突破,研制出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国内大批量生产的包膜控释肥生产新工艺,创建了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硫和硫加树脂三套不同包膜材料和工艺的缓控释肥生产线,已获国家专利5项,已经受理的发明专利6项,正在申报的专利十余项。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金正大集团逐渐建立起完善的缓控释肥产业化发展体系,成为化肥行业产学研的典范,引领了行业发展的方向。2007年12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组成的“中国缓控释肥料行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研究课题”调研组来针对金正大集团缓控释肥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成果进行调研。调研组对金正大集团通过政策引导,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以科技兴农为己任的金正大

  尽管只是化肥生产企业,但秉承“诚信、创新、责任、共赢”精神的金正大集团,非常重视科学施肥的技术推广工作。集团组建全国农化服务中心,近百名农化中心人员常年活跃于田间地头,通过配套齐全的土壤分析测试仪器,组织召开现场测土、解答、指导、农技培训、免费赠送施肥科技丛书及农化服务专刊等一系列等活动,得到了各地农技部门、经销商以及农民朋友的广泛赞誉。

  从2004年起,金正大集团还委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做了2000多个布点试验,在近百种作物上进行了缓控释肥对比试验,效果良好。其中2007年的试验推广力度最大,仅资金投入就超过1000万元。

  金正大集团多年致力于缓控释肥的示范推广行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仅今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大众日报、《中国企业家》杂志等各类高端媒体就先后出现过关于金正大集团致力于缓控释肥推广应用、金正大的快速发展和金正大社会责任感的报道。

  2008年5月,金正大集团荣登“21未来之星——2008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排行榜。这是中国化肥和农资企业唯一入选的企业,同时也是山东省唯一入选的企业,充分彰显了金正大集团独特的魅力。

  时隔半月,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组部调研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组成的调研团,来到金正大,就集团通过自主创新建立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化发展体系、致力于缓控释肥在我国大田作物上的推广应用进行实地调研,与会人员一致高度评价金正大集团推广应用缓控释肥的行动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刘苏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