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29日这周,郑棉与纽约期棉走势背离,由于国内现货极度低迷,同时郑棉出乎意外大幅下跌严重挫伤市场人气,主力1月合约破位下跌创新低至14195元/吨。郑棉全周缩量减仓横盘整理,1月合约延续14195-14400元/吨的横盘区域,总体呈近强远弱,外强内弱格局。截至29日主力1月合约报收于14280元/吨,一周下跌185元,同期其持仓减少15640吨到137360吨。而郑棉一周总成交量减少173590吨到381030吨,总未平仓合约减少28490吨到232970吨,日均换手率下降至31.32%,显示持续大幅下跌的棉价严重挫伤市场交投人气。从盘后持仓数据变化来看,以国际期货为代表的主力空头逢低大幅减持空单是棉价止跌的主要动力,但市场多头人气不足,主动性买盘匮乏,导致郑棉难以跟随ICE期棉上涨,并延续底位横盘格局。因此资金依旧是郑棉摆脱弱势格局的主要动力,后市对郑棉的仓量变化仍需重点关注,在没有放量增仓前,预期郑棉仍将延续弱势格局。
当纺织企业不再愿意囤棉的时候,年度末期大量的期末库存成为国内现货棉价的主要压力。虽然国内棉纱价格相对平稳,但发行双结零时间临近使大量库存无处可销,为按期归还贷款不影响下年度的贷款,企业只有被迫降价销售,最终使现货棉价在年度末期持续走弱,导致国内人气极度低迷。如没有利好消息刺激,现货的疲软将制约郑棉市场主动性的买盘。
7月29日两大棉花出口国印度与美国E/MOT地区2级皮棉1%税率进口成本分别为13880元/吨和14130元/吨,滑准税下进口成本分别为14148元/吨与14395元/吨。数据显示该周进口棉价上涨200元/吨左右,但与同期CCI 229指数14166元/吨的价格对比来看,进口棉仍拥有较强的竞争力。相对低廉的进口棉将对国内现货棉价形成拖累,短期现货棉价难有起色。
截至7月29日一周由于郑棉与国内现货棉价同步下跌,现货棉价走弱,期现价差再次缩小,指标811合约与CC Index 328指数价差缩小至130元/吨,周中最低至-17元/吨,扣除811合约400元/吨的贴水,实际价差为-270元/吨。同期现货9月合约与该指数价差缩小至-195元/吨,期现依旧倒挂。从历史数据看,上一年度8月下旬期现价差最低缩小至-341元/吨。分析看,郑棉仍有下跌空间,但同样处于底位的期现价差将增加郑棉的反弹动力,因此在短期趋势未明朗前,建议保持观望态度。
截至上周,郑交所注册棉花库存减少3100吨至62020吨;有效预报减少至9420吨,注册仓单与有效预报合计71440吨,一周期转现1200吨,实盘压力指数仍高达61.33%。从数据看库存出库速度再次放缓,虽然郑棉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但由于纺织企业资金紧张,随买随用的采购策略制约了其对皮棉的需求,此也显示了市场人气较弱。
技术上,该周主力901合约止跌反弹,缩量减仓横盘整理,延续14195-14400元/吨的横盘区域。
(杜 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