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迎难而上 推进农产品购销网络更上层楼
本报评论员

  日前,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功举办了“农产品购销网络建设专题研讨班”。这是总社迎难而上,加强农产品购销网络建设,推进“新网工程”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两年前,国务院批准供销合作社实施“新网工程”。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掀起了加快 “新网工程”建设、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在“新网工程”四大网络建设中,农资、日用消费品网络推进得较为顺利;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也得到有效拓展;相比之下,只有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建设显得举步维艰,成了一个难点,被总社一些同志称为“新网工程”中的“短腿”和“软肋”。

  “新网工程”四大网络是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的重要形式和渠道,它的特性主要是由其各自承载的商品的特性和供求状况决定的。农资、日用消费品都是工业化产品,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稳定性,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生产,给储存、运输、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带来极大的便利,网络建设相对容易。以收废利废为主要特征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面临着能源、原材料供应趋紧、价格上涨的“有利”压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更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焕发出强大活力。但是,农产品购销网络面临的形势便不同了。除了棉花等大宗农产品外,大多数农副产品如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都是鲜活动物性、植物性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包装、装卸、运输、仓储和流通时间都有较高要求,流通成本高而市场价格比较低等等,都加大了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建设的难度。所以,农产品流通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并非国家和各级党委政府不够重视,更非供销合作社系统干部职工不够努力,而是要解决农产品流通这个世界性的难题,需要时间,需要在实践中探索,需要在经济、科技、人才、组织等方面的实力。

  总社领导对研讨班提出了要求并寄予厚望。在学习研讨中,学员们对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建设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各地供销合作社在实践中也创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在,要把这些研讨成果及实践中的经验进一步总结起来,接受检验,并进一步丰富、完善,进一步用好现有经验指导实践、解决网络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建设也要不断发展,旧的难题解决了,还会产生新的问题。从这个意义说,这个研讨班只是开始,研讨课题远没有完成。但这次研讨班为探索解决农产品购销网络建设和“新网工程”建设中难题的途径,创造了一种有效的形式,有了一个“破题”式的良好的开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