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到7月16日,由总社人事部牵头、会同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和总社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发起的“农产品购销网络建设专题研讨班”在京举办。这是总社四届五次理事会议以来,全系统首次举办的关于“新网工程”专题研讨班,也是自从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实施“新网工程”以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第一次举办以农产品市场购销网络为专题的研讨班。经过上上下下共同努力,研讨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一
在今年5月举行的全国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成玉指出,“新网工程”的各项工作进展不平衡。从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再生资源四大网络看,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建设明显滞后于其他三大网络。他提出,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手段,提高培训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供销合作社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在这次研讨班上,全国人大常委、总社理事会常务副主任周声涛再次阐述了“新网工程”推出的背景、意义,同时指出: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已经明显成为“新网工程”的难点、“短腿”和“软肋”。周声涛要求,必须认真贯彻总社四届四次、五次理事会议精神,深入调研,认真总结,搞好规划,分步实施,综合推进。他指出,只有下大力气,攻克制约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发展的瓶颈,才能迎来“新网工程”真正的春天。
在研讨班的开班典礼上,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赵显人作动员讲话。他提出,当前,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建设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培育网络发展龙头。包括发展现代化农产品交易加工物流中心(园区)、抓好大型农副产品市场建设与改造、培育大型农副产品流通企业。 二是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三是注意发展农副产品物流,支持和培育专业化的农副产品冷藏、运输和物流配送企业。四是引导形成多元化融资机制,加大农产品市场投资力度。五是发挥供销社传统优势,构建农副产品收购网络。六是注重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七是推进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与现代流通业态对接。
为了落实总社四届四次、五次理事会议精神,落实总社领导抓好农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建设的有关指示,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围绕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加工物流中心建设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建议,作为本次研讨班重点研讨的专题和材料之一,印发给每个学员研究讨论。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部长邹天敬对方案涉及的有关问题作了详尽说明。
二
在研讨班上,一批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应邀在班上作学术报告和专题演讲,成为研讨班高水平的标志和突出的亮点之一。
为了了解国家农产品流通方面的宏观环境相关政策,商务部市场建设司的陈素红应邀作了《促进农产品流通政策》的专题报告。她指出,“双百市场工程”的目标是:通过中央和地方共同推动,重点市场、企业示范带动,用三年时间,培育一批符合国家标准、面向国内外市场、现代化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带动200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推动全国3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经超市销售农产品的比例争取达到30%以上,使得农产品流通成本明显降低,流通环节损耗大幅减少,初步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为此,国家在中央贸易发展基金、金融税收政策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和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曾寅初教授在研讨班上作了国内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与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他介绍了世界农产品流通中的东亚模式、西欧模式、北美模式;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夕阳产业”还是“核心地位”、“公益型”还是“企业型”、“拍卖”还是“对手交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及相关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中国农业大学张正河教授就我国食用农产品区域与市场建设问题作了学术演讲。他介绍了我国主要农副产品分布区域和相关市场建设的重要性。他以美、日、法等国家以超市为龙头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为例,他认为,农贸市场与超市并存竞争,是市场发育、市场竞争的客观产物,而不是政府干预的结果。各地只能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能也不可能一致化。
作为原国内贸易部、国内贸易局的重要领导成员,现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的丁俊发研究员认为,实施农业物流的发展战略,必须从七个方面着手: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大力培育农业物流运作主体与载体,包括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确保食品安全;建立农业物流专项基金;改造粮食物流系统;建立农产品应急物流系统。(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