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王华中还在搞运输的时候,他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生活会因为一次运输而改变。当时王华中开车跑运输已经好多年了,什么货物都运,小日子过得也不赖。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别人让他运趟鲁西尿素。等卸完车回到家里以后,附近邻居的农民听说了,就拿把笤帚把车厢里掉落的鲁西尿素扫了个干干净净,像宝贝似的端回了家。王华中说,第一次因为运的货有人对自己这么好,感觉很爽,从此他就在自己的车里备了只簸箕,以前卸了车只把车厢扫净就行,现在凡遇上拉鲁西化肥他都把掉落的扫到簸箕里。到了这年大豆追肥的时候,王华中又帮人运鲁西复合肥,见到那些化肥几乎是进多少卖多少。这哪里是拉化肥,简直就是拉钱嘛!就这样王华中放下自己的车,上了鲁西这趟车,在豆门乡供销社租个门店开始经销化肥。从开始每年几百吨的销量到现在每年3万吨的销量,经营量每年都在翻番。
刚开始经营化肥的时候,农民的施肥习惯就是碳铵和磷肥,对复合肥不太认,第一年王华中只卖了200多吨。第二年,用了鲁西复合肥的农民都丰收了,到了季节他们就拿着鲁西化工的旧包装点名要鲁西的复合肥。见势头上来了,王华中就和鲁西的宣传人员下到农户家中讲解科学施肥知识,尤其是庄稼所需元素失衡的危害引起了农民的注意,经过日积月累的宣传促销,农民开始改变施肥习惯,由原来的主施碳铵改为主施复合肥。王华中的销售由200多吨一下子涨到1000多吨。第三年,市场主要以复合肥为主了,当时品牌混杂,而且有些复合肥含量不够,但价格便宜,吸引了很多农民。针对这种情况,王华中制定了一套“人无我有,人有我变,人变我行”的销售方案,每个乡镇招一到两个诚信的经销商,对他们进行指导,跟他们说,今年你能卖100吨明年就可以卖200吨,逐年往上翻一番。同时把价位也安排低一点,给下面的经销网络留更大的利润空间。结果,小麦专用肥由原来每袋40公斤增长到50公斤,农民对鲁西还产生了“跟着鲁西走,年年有好丰收”的印象。
去年下半年以来,各类物资和原材料急剧上涨,复合肥的价格几乎翻了一番,已经达到了农民可以承受的心理底线。一部分企业或个人以不合格的产品来浑水摸鱼,下面一个经销商到小厂家进一点货,货还没卖就发现缺四个含量,跟王华中说:“你看我进点货也不敢出门卖。还得好好做鲁西肥料!”王华中和下面经销商开始探讨新的思路:做鲁西专卖店。这样既能杜绝假货的上升,又能提高自己的销量,给农民更好的服务。经过上下游一番沟通之后,大家一致认同鲁西专卖店是长久发展之计。王华中他们决定搞6块试验田,每个专卖店必须建立50-100公里试验田,同时提供真正的配方,专业科学施肥,由专卖店统一宣传,三个一条龙服务,让科学技术与实验完美相结合,实现了农民受益、商家赢利、厂家收获。
王华中说,专卖店对商家就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保证货源充足、齐全,带给农民的好处就是减少农户的投入成本,而且杜绝了农民卖假肥的可能,让假肥自动退出市场;专卖店的科技中转功能可以把农大、农科院的技术从实验室转化到试验田、落实到农户中,能让他们的产能效益非常高。王华中说,我们利用鲁西的力量多年为农民进行技术服务。今年周边黄芽病比较厉害,明白的知道是病毒,就对症下药,不明白的认为是化肥假了,后来经过专家指导都挽救回来了。
现在,王华中正为鲁西化肥专卖店的诞生奔波着。他说,先把下面的小经销商整合起来,然后寻找试验田用地。农民一听说要搞试验田,还有那么多服务,都积极响应;有的说我们一家几亩地,外出打工不好伺候,你们赶紧搞吧!
记者手记:
40几岁的王华中,红红的脸膛,敦敦实实的身板,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庄户人。但多年的生活历练让他具有了一般农户人没有的品质。他之所以能折腾出一番事业,我看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张飞绣花——粗中有细”,他非常敏锐地从一只簸箕上嗅到了一个行业红火的气息;在经销化肥的几年中,他又时时关注市场变化,使出了许多人都没有的绣花功夫——细节上制胜。从大不过盈怀的簸箕发展到现在的专卖店,虽还是雏形,但谁敢说王华中的化肥专卖店不会引发一场农资流通的新革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