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峰(主编) ——
一路走过,数出的日子是十个三百六十五。
这是我们共同的十年!忘不了,创刊之初的青涩、单薄与孱弱;忘不了,大家的无私鼓励、支持;也忘不了,作为报人应该一贯坚持的认真、韧性与执著。所幸的是,十年的时光里,听到了汗水落地的回响。十年后,可以欣慰地说:我们已经兑现了当初创刊时的承诺:服务农资行业、服务农资人。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在这个年代,生活着是快乐的,工作着更充满了快乐!
孙立新(执行主编)——
专刊十年,有你同行。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我们拥有了共同的属性。因为我们姓“农”,所以比较低调;因为我们为“农”,常引以为豪;因为我们爱“农”,却从不敢妄自崇高!
美在“农”,贵于“专”,《农资专刊》正在书写中国农资行业历史传奇,你就是角色和主题!感谢有你!
值创刊十周年之际,谨向十年来为国家农资安全和粮食安全做出突出贡献广大农资人致敬!向十年来关心和支持《农资专刊》发展广大读者和各界朋友致谢!
我相信农资行业既不是朝阳产业,也不是夕阳行业,而是一项永恒的事业。我期待十年后与你相逢!
阴剑锋(首席记者)——
十年征途,我与报纸一起走过半程,此刻回望,内心激荡。
我是一个努力追求新闻理想的人,我们的报纸也是一份坚守新闻理想的报纸,这给了我以及所有人表达和担当的机会。我想,报纸就是我们的土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必须为之付出汗水,承担责任,并用诚挚的心去热爱每一位与这片土地有关的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我最厚爱的一句诗,因为它直达心灵,因为它在指引我们去爱去感恩。今天,我想感谢许多人:我的领导,我的同事,以及所有奋斗在中国农资行业的我的朋友们……
我在路上,你在路上,我们一路同行!
赵光辉——
我们负责报道粮食的“粮食”,我更关注新闻背后的人物。
十年的时间,一批农资行业的企业家丰富了当今中国经济人物画卷,借助专刊这个平台,我有幸认识他们、报道他们、学习他们。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农资人的进取精神、学习精神、创新精神,我相信下一个十年,中国农资企业家将贡献更多精彩的人生;在世界经济舞台,中国农资行业将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
吴 江——
再过一个月就是我“转战”《中华合作时报》五周年的日子。时光荏苒,我试图用不太坚韧的臂膀,撑起农资行业、粮食安全这些凝重的字眼;我努力将理解“农资人”作为一种思路,用我常人的思维书写他们的不平凡;我更希冀用几许公正的文字,砌行业之规整,营造一种精神氛围。
然而,我发现,记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公正,具备洞穿事物表象的能力,才能让理性和客观成为公正的注释和旁白。有人说:“记者是公众的眼睛”,我想说,理性的公正才能让记者成为公众的眼睛。
经历了许多,我依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即使是面对诱惑,也用理性守望自己的心灵,以真我的文风,打造“农资人”的精神家园。
师 容——
一年,稍纵即逝;十年,稍纵即逝。
有多少岁月,我们可以一同走过?
2008,《农资专刊》十周岁了!还好,在与“农”相约的道路上,你我相识不晚!
有幸走进“农资人”的世界,我们心灵贴近心灵,聆听贴近心弦,举新闻人之拙笔,绘农资业之伟图!
积淀阳光雨露,为这份朴实的农资事业,我们在岁月的平台上相携走过;历经风雨洗礼,是您的激励,给了我们更执着的信念!
十年,只是一个起点。
下一个十年,愿我们依然一路同行!
高 志——
我伴《农资专刊》共成长!
真的很幸运,《农资专刊》的10年也恰是我怀揣梦想,为实现理想奋斗的10年。
记得刚毕业踏入陌生的农资领域,偶然阅读到一份《农资专刊》,就被专业的内容及突出的主题所吸引,也许是冥冥中注定也或许是几年间的情感关注,一次偶然让我踏入“熟悉又陌生”的《农资专刊》,成为《农资专刊》大家庭中的一员。领导的谆谆教诲、同事的无私支持与帮助使得我快速成长为一名农资领域的新闻人。
十年弹指一挥间,在商业利益气味充斥的今天,《农资专刊》始终保持自己的特色,难能可贵,伴随《农资专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农资专刊》敢为人先的精神将一如既往。
张陆新——
十年时间,中国农资行业从高度统一的计划体制走向了全面放开的市场经济。十年时间,《农资专刊》从襁褓婴儿成长为蓬勃少年。路上的辛酸,我们一起品尝。路上的精彩,我们一起分享。
我们与农资行业同在。我们与中国农业共行。
踏进《农资专刊》,我爱上了勤勉的农资报人。
踏入农资行业,我爱上了朴素的农资人。
王旭波——
十年风雨路,万千农资情。
自2006年进入中华合作时报以来,结交了很多基层农资经销商朋友,他们的纯朴让我尊敬。通过《经销商故事》栏目了解了他们的风雨农资路,他们大多是敢于打破体制的创新者,敢于拼搏的奋斗者,正是他们共同努力推动了农资行业的大发展。纵观农资行业,从业者在三十万人以上,关系如一张铺向全国的大网。这是一张友谊之网,用诚信和口碑联结,十年风雨农资路让这张网愈加紧密而结实。在此,对奋斗在一线的经销商表示敬意,并在《农资专刊》创刊十周年之际,祝全国农资朋友百事可乐!
薛 城——
我出生在农村,从小就呼吸着麦田中清香的气息,在田间地头的打闹中成长。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对农民、农村和农业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感情也日益深厚。
参加工作后,有幸来到中华合作时报社。农资新闻报道,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农资产业的勃勃生机,农资人奋斗的激情也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受益颇多。
我坚信,未来五十年内,中国农业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建成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农业。能与农资界各位同仁一道,共同体验、见证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我感到很荣幸。
张 涛——
转眼间,来到《农资专刊》已有一年。经过一年的磨练,从陌生渐渐熟识,从懵懂变得清晰,身后是亿万农民所关注的话题,面前的氮、磷、钾已不再是枯燥的三元素。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历程,每个经销商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当我们有幸成为承载这些信息的载体时,我们的故事也丰富起来。
《农资专刊》从创刊到现在已经十年了。翻阅这十年来所走过的史册,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这已不是一叠普通的纸张,它蕴藏许多人的感情。真情地说一声:我们生日快乐!
郑俊婷——
岁月悠悠,光阴匆匆,转眼间,我们的《农资专刊》走过了10年,这是辛劳培育的十年,这是风雨同舟的十年,这是逐渐成长的十年!《农资专刊》今天的成绩见证了我们这一路走来的难忘岁月!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十年再十年!
高 璐——
大学毕业,初入报界,面对《农资专刊》这样一份涉农性很强的报纸,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但我有年轻人所具备的激情和干劲。在《农资专刊》新的征途上,希望能够尽我所能,报道好农资行业的相关动态,为《农资专刊》也为农资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绵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