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梦想是打造中国农资人共同的精神家园,虽然经历风雨艰难,但是总有阳光让我们温暖,十年的道路坚定前行,我们的梦想未曾改变。
1998年的夏天,几个怀揣着新闻梦想的年轻人聚首在北京东城旧巷,中华合作时报社一间狭小的办公室里,筹划着一份与中国农资行业命运相关的报纸。他们知道,很多在城市或者乡村的农资人正和他们一样,翘首以待。6月26日,一份散发着淡淡油墨香味的报纸开始送往农资人的手中。《农资专刊》诞生了,从问世的那一刻起,这份报纸注定与中国农资行业的命运紧紧相连。
与每一个生命个体一样,《农资专刊》也拥有她的性格与梦想。我们不可否认,每一个走进这个群体的人最终传承了她的血脉与精神,我们是一群行走在新闻纸上的人,我们是一群行走在农资人心灵深处的人。在创刊之初,我们就确立了自己的远大理想:与农资人一起打造中国农资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中,在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10年中,农资人作为中国经济体中的一分子,他们为中国经济的崛起,尤其是中国农业的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农资人是一个朴实无华的群体,他们脸上的汗,他们脚上的泥,他们的默默付出会让每一个走进他们内心的人感动。与这样的群体共同追寻梦想,共同塑造精神,这是我们每个人的骄傲。
做中国农资行业的媒体先锋,这是我们的现实目标。先锋就要能为行业的成长鼓与呼,能为行业的发展探寻方向,能为行业提供最有价值的决策信息。虽然报社办公几经辗转,虽然内部人员发生变化,但是我们的目标坚如磐石,不曾动摇。这是中国农资市场风云激荡的十年,这是中国农资政策回归理性的十年,这是中国农资人奋斗成长的十年,中国农资正在崛起,我们见证了这一切,我们融入了这一切。有人评价《农资专刊》是一张“行于真,求于义,达于善”的报纸,这是对我们追求新闻理想与媒体责任的厚爱之喻,这也是对于我们这份行业报纸的至高期望。
我们是行业报,但是我们坚信,行业报也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人云亦云、谨言慎行,这是任何一家良知媒体之大忌。与行业共成长,我们坚持在推动行业实力壮大的同时,不断改良行业内在的文化与思想,优化产业格局,提升整体竞争力,建立稳健科学发展的行业思路,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大方向。所以,我们始终站在行业的角度说话。因为秉持这样一份媒体的责任与良知,我们得到了中国农资人的信任与理解,这种深层的支持给予我们敢想敢说敢做的巨大动力。回望十年征程,那些突破重重樊篱跋山涉水的采访,那些激情澎湃而又理性深入的文章,那些古道热肠饱含关切的目光,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一切已经从昨天延续到今天。我们相信,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一定具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一份有生命力的报纸同样如此。
2005年,报社乔迁进驻北京总部基地,2007年,《农资专刊》从四版扩充至八版,这两年,我们渡过了报纸成长的深水区,在物质与精神上都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从倾力关注农资流通到溯源产业之上,我们在前进中不断创新思想、改革观念,将视野放之农资生产流通的全领域,从宏观到微观,把脉农资产业成长进程;从首届BB肥产业发展论坛到农资企业文化建设论坛,再到首届中国农资经销商大会,我们走出了纸上论道的局限,与中国农资人群体的思想交流实现了零距离;从几个人的亲密支撑到十几个人的同舟共济,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怀着对于新闻事业、对于农资行业的热爱与激情,我们举青春之力,为理想前行。在成长中变革,在变革中成长,在中国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我们正在用我们的脚步见证这一切。
十年对于一群人、一份报纸,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就在一个多月之前,一场天灾降临四川,降临中国,这让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悲怆而沉重,虽然悲伤正在慢慢散去,但是我们还是决定将筹划已久的十年庆典临时取消,纪念特刊缩减至四版。灾区正在重建,新的生活正在开始,这才是我们以及所有中国农资人最深切的牵挂。祝福亲人,祝福中国!
这是一个群体为梦想追逐的十年,这是一个媒体与行业共同崛起的十年。对于一个拥有远大抱负的媒体,十年或许只能说才迈出了第一步,更长的路还在前方。奋进者信念永在,梦想的光芒正在将我们前行的路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