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农村信用联社着眼于关注民生、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坚持立足“三农”市场不动摇,牢固把握“四个面向”的市场定位,积极探索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提高信贷支农水平,先后推出了小额农户贷款、联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消费贷款等一系列便民、利民的信贷品种,尤其是2007年以来,各县级联社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与互动,开展了“惠民”信贷产品创新与试点工作,先后推出了“金智惠民”创业贷款、指纹办贷“一指通”、绿色家园“一村一品”信用箱体贷款等新的支农信贷品种,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信贷需求,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作用。在4月12日召开的银行机构支持农业发展座谈会上,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对青岛市农村信用社的创新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金智惠民”助创业
2007年,青岛市联社辖内胶南联社与当地政府试点推出了“金智惠民”创业贷款产品,该产品主要针对具有一定创业能力和还款能力,无不良信用记录和违法行为,年龄符合规定,从事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种植、畜牧养殖、海水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用于生产和自主创业项目的农民和城镇失业人员发放贷款,采用创业基金担保、农户联保、有效资产抵(质)押、信用贷款等多种担保方式,并在现行利率基础上给予少上浮10%-40%的利率优惠。
该贷款的办理,由胶南市各乡(镇)科技部门定期发布适合农民和城镇失业人员创业的项目,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前期可行性评估,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为农民和城镇失业人员创业提供免费技术咨询、指导和培训。农村信用社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民和城镇失业人员发放“金智惠民”专用贷款证,上柜台办理贷款。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自身财力情况设立农民和城镇失业人员创业扶持基金,专项用于农民和城镇失业人员创业小额贷款贴息。
人民银行建立“金智惠民”贷款统计制度,按季汇总贷款发放情况,定期对“金智惠民”贷款的运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改进“金智惠民”贷款的意见。在贷款贴息上,由当地政府提供2000万元的财政资金,为创业贷款户负担90%的贷款利息,贷款户本人负担10%的贷款利息,在贷款到期按时归还贷款本息后,贷户本人持收回贷款凭证到户口所在地镇政府领取。
试点成功后,青岛市联社结合实际制定了专门的《青岛市农村信用社“金智惠民”创业贷款暂行办法》,在全辖内推广。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受理“金智惠民”贷款申请超过5000笔,金额突破1.5亿元。
指纹办贷“一指通”
由于农民的资金需求季节性较强,为进一步简化贷款办理手续,提高办贷效率,确保农民的生产耕种及时获得资金,青岛市联社依托科技信息手段,研究并试运行了“自然人贷款指纹识别系统”,并做好系统的维护和运行工作。
首先搞好指纹信息采集工作。由基层社信贷员配备笔记本电脑走村串户上门采集借款人指纹信息后,及时保存至信贷管理系统,初步建立客户指纹贷款信息。
其次,搞好贷款授信工作。由包片信贷员根据评级情况进行贷款调查,初步核定授信额度,然后交由信用社审贷小组逐村逐户进行审查,以村为单位进行审批,并签订借款合同。
再次,健全贷款信息档案。由信贷管理系统操作员根据贷前调查、审批意见、合同约定等情况,在初步建立指纹信息的基础上,健全电子信息档案,包括借款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号码、照片、核定的贷款额度、期限、合同号等相关内容,信息输入完毕自动上报审批,信贷管理系统产生的自然人贷款信息生效。
指纹办贷“一指通”的推行,不仅简化了贷款手续,提高了服务透明度,而且节省了大量时间,方便了客户办贷。通过指纹办贷办理一笔贷款前后时间不足二十分钟,真正实现了“一次核定多年管用、余额控制周转使用,何时需要随时办理”的管理机制。
另外,由于客户从评级到授信等关键性关节,都是由村干部、村民代表等多人参与,并且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使贷款的透明度大大提高,有效杜绝了顶冒名贷款的发生,大大提高了信贷风险防范水平。
“信用箱体”扶持“一村一品”
青岛市联社根据胶州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试点推出了绿色家园“一村一品”信用箱体贷款。“一村一品”是指以村为基本单位,通过推进农业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使一个(或多个)村庄拥有一个(或多个)专业水平较高、特色优势明显的主导产品或品牌。
“信用箱体”是指从事一村一品生产的农户通过自愿方式结合在一起的贷款联保体。信用箱体的组成以行政村拥有的主导产品或特色品牌为基础,可以组成一个或多个信用箱体。试点村庄凡符合信用条件的农户均可自愿组成“信用箱体”。 每个信用箱体的农户不低于20户,信用箱体农户贷款无需逐笔办理抵押、质押及担保手续,农户在授信额度和期限内的贷款申请,不再增加任何复查内容和保证条款,农户可随用随贷。信用箱体内的农户贷款在封闭期内实行优惠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不超过40%,凡贷款能够按时还本付息、在封闭期内再次贷款的,不论次数多少,利率上浮幅度均为其他农户贷款的90%。
市政府每年从支农资金中拨出专款65万元,用于对“一村一品”信用箱体贷款利息的10%予以奖励。通过发放“一村一品”信用箱体贷款,有力的调动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改善了当地的金融环境。
截止3月末,胶州联社在全市159个“一村一品”村中,已支持包括一、二、三产业在内的特色村86个,其中农产品生产型65个、涉农服务型及非农产业型21个。主要集中在非粮种植、规模种植、家庭手工业、农产品加工运销、建筑装修、轻工纺织、机械制造、再生资源、市场营销等一系列特色产业。累计发放贷款额4.8亿元。“一村一品”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值为8445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101元,高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