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6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抗震救灾:供销社人赢得了属于自己的掌声
——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万众一心抗击5·12汶川大地震
本报记者 员军虎 王凯山 通讯员 陈洁

灾后四川省农资集团公司第一时间在受灾地区建立了临时供应点。陈洁 摄
四川省供销社老邻居公司向灾区运送方便食品。本报记者 摄
供销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向灾区捐献新鲜蔬菜。本报记者 摄
四川省棉麻集团公司运送救灾物资的车队准备出发。本报记者 摄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同时,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南、湖北、上海、重庆、北京等地均有震感。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赴四川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从这一刻开始,全国、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这里。

  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医护工作者、志愿者等方方面面的人员纷纷行动起来,赶往灾区,众志成城、不屈不挠,展开了伟大的艰苦抗灾行动。

  生命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中华民族临危不惧、自强不息、团结互助的精神之光,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充分展现。

  身处灾区的四川省供销社人脚踏摇晃的大地,挺身而上,全力以赴,开始了艰苦卓绝抗震救灾大行动。

  记录,从这一刻开始……

 

  遭受重创的四川供销社系统

  “地震给全省供销社系统造成了巨大损失,我们每天24小时安排人员值守,随时联系受灾地区供销社,每天统计汇总各地供销社在地震中的受灾情况。”震灾发生后就一直坚守省社系统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的省社办公室主任彭刚说,“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阿坝、雅安等6个市(州)受灾严重,其中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北川、江油、平武、青川、剑阁、汶川、茂县、汉源等12县(市、区)受灾最为严重。”

  从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开始,省社的心就飞到了受灾地区供销社,省社一遍遍拨打着受灾地区供销社的电话,一次次向受灾地区供销社负责人发送短信,从灾区通讯的完全中断到逐渐恢复,灾区供销社的悲怆景象也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据省社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9日,全省供销社系统职工在这次地震中受伤人员达1069人,死亡72人,失踪20人,地震给全省系统造成财产损失估计达26.1亿元!

  身处重灾区的一些县级社和基层供销社更是遭受了毁灭性打击——

  什邡县社,截至5月29日,县社系统职工死亡41人(其中专业合作社社员38人)、受伤982人(其中专业合作社956人),网络建设全面受损,财产损失18636万元!

  北川县社,截至5月29日,县社职工仅有3人幸存,全部受伤,失踪人员20人,县社财产毁于一旦!

  汶川县社,截至5月29日,死亡人数7人,财产损失7895万元!

  绵竹市社,截至5月29日,职工死亡7人,受伤职工53人,财产损失16615万元,其中汉旺镇供销社从主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到会计等领导班子成员全部殉职,社有资产损失殆尽……

  而这些,还不是这次四川省供销系统受损的全部。

  四川省供销社系统,在5·12大地震中遭受重大打击!

  危难时刻,方显供销社人本色

  灾情就是命令。大地震,吹响四川省供销社人抗震救灾的集结号。

  省供销社——

  13日8:00,“5·12”地震发生不到18个小时,省供销社领导班子又回到余震频频、依然摇摇晃晃的办公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由省社党组成员组成的应急救灾领导小组即时成立,形成了全省系统组织领导机构;

  8:30,向全省供销社系统下发《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市州供销社成立相应的应急救灾领导小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要靠前指挥,深入一线开展抗震救灾;

  18:00,省社开始执行抗震救灾期间日夜值班报告。全系统严格落实值班人员和带班领导,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市州供销社重大情况上报当地党委、政府的同时,上报省供销社。省社每晚由一名处长值守夜班,社领导带班,负责处理抗震救灾工作的相关事宜。

  5月14日7:30,省社党组成员全部出动,冒着余震的危险,分赴所属学校、工厂及企业查看灾情,慰问受灾职工……

  8:00,省社灾害统计工作开始启动,省供销社迅速组织通讯基本正常的各市州(地级)供销社,要求各地供销社及时收集汇总本单位、本系统人员和财产损失情况,分析存在的危险和隐患,为下一步抗灾救灾打下坚实基础。

  省社直属企业——

  省农资集团、省老邻居商贸连锁公司、省棉麻公司等直属企业则承担灾区急需的救灾物资供应和准备工作。他们全力以赴,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网络渠道,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保障灾区的农资和生活资料的供应工作。

  5月12日下午,省农资集团接到四川省抗震救灾应急办第一个通知,要求省农资集团立即组织救灾物资。农资集团立即行动起来,开始组织货源,当晚12:00,由省农资集团副总裁王勇亲自带队的车队满载他们连夜组织的1200把铁锹、钢钎、镐头抵达了绵阳北川和德阳绵竹等灾区;

  13日9:00,省社接到德阳市供销社救助电话,老邻居公司接到成都市社、彭州市社救助电话后,公司紧急行动起来,总经理杜春茂带领骨干人员直奔金花镇配送中心,现场指挥商品调剂装运工作,亲自动手组织、装运商品。11:40,由公司副总冉晓丽亲自押运的2.59吨价值11352元的快餐食品和饮用水送抵彭州受灾群众手中;

  10:00,省社系统生活消费品连锁销售龙头企业的四川省老邻居商贸连锁公司的车队连夜组织的16吨、价值10余万元的矿泉水、方便面等生活必需品运抵已经断粮断水的都江堰、德阳等受灾地区;

  15:00,德阳市供销社同志接收到老邻居公司运送的总重10.93吨、价值71063.3元的救灾物资;

  16:00,老邻居公司组织的3.14吨、价值14200元的商品抵达成都市捐赠接收工作站;

  22:00,老邻居公司接到省商务厅紧急电话,应省政府要求,尽快组织快餐、方便食品和饮用水,准备空投到灾区。14日凌晨3:00,经20多名员工奋战3个多小时组织装运的两大卡车2019件计12吨6.62万元商品运抵成都双流机场。

  13日22:00,省棉麻公司领导连夜赶赴射洪县棉絮储备库,冒雨现场组织职工装运,于14日凌晨7时将2万床、价值150余万元的救灾棉絮送达绵阳市应急办指定的集合地。

  各地供销社——

  灾区供销社立即展开了抗灾自救。

  都江堰市社在震后第一时间就展开抗灾自救,市社主任刘国志带领市社机关员工全部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联系全市系统的职工和退休人员,深入全市农资放心店,确保灾后“双抢”农资供应,组织人员投入到市区救灾和失踪人员的搜救……

  彭州市社在迅速统计自身损失情况后,在灾后黄金72小时时间段内,是全市市属机关里第一个完成了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达的物资筹措任务,筹措的物资数量也排名全市机关首位。

  绵竹市汉旺供销社医药经营部职工刘太安,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的安危,在奋力抢救出价值5万余元的药品捐赠给当地灾区后,自己又加入到救灾队伍当志愿者……

  在罗江,震后不久,县供销社主任吴兴仁就立即带领全体员工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对全系统受损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对发现有裂缝的危险房屋,落实专人负责采取封闭、撤离等办法,确保人员安全;千方百计组织一批价值2000元的矿泉水30件、方便面25件支援重灾地区;每天接纳安置附近老百姓1200余人到供销社所属市场内避难;在全市化肥厂家停产无肥供应的情况下,争取100吨限价供应尿素,保障全县农业生产。

  抗震救灾,供销社人赢得了属于自己的掌声

  面对地震灾难,供销社人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在组织灾区生活物资、抗灾工具、农资供应上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战场上,供销社人赢得了属于自己的掌声。

  当185批、价值1396.05万元的铁铲、棉被、食品、水、敌敌畏、彩条布、喷雾器等抗灾工具和生活用品送达灾区时,灾区人民记住了供销社;

  当一瓶瓶矿泉水、一包包方便面递到都江堰市安顺社区灾后一天多滴水粒米未进的受灾群众手中手中时,老百姓、村干部和民警记住了供销社人;

  当供销社连锁店近400家草草搭建的简易棚、街边柜台在都江堰、彭州等重灾区重新展开营业,向灾区供应平价的食品和商品的时候,人们记住了供销社;

  当2500吨尿素以及敌敌畏、彩条布、喷雾器等灾区急需物资发送到特重灾区成都、什邡等地时,人们记住了供销社;

  当22车矿泉水、方便面第一时间运抵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时候,人们记住了供销社;

  当1000余名高三学生入住四川省商贸学校时,人们记住了供销社;

  当看到震灾中失去3位亲人、自己双腿受伤的绵竹市广济镇供销合作社主任曹代成依然镇定自若指挥抗震救灾时,人们记住了供销社……

  “这场抗震救灾,供销社系统从边缘走向前台。供销社充分发挥自身网络比较健全的优势,在抗震救灾中充分利用‘新网工程’网络建设成果,使城乡间物资供应流通能够得以充分保障。在下一步农村的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中供销社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些供销社的所作所为,为政府分了忧,为人民解了难,为自己争了位。”彭州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如是评论供销社的作用。

  的确如此。于是,四川省应急办把组织生活物资供应的重任交给了供销社;于是,四川省商业厅领导需要生活物资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供销社;于是,各地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始给供销社直接下达组织抗灾物资的任务……

  在那一刻,供销社人和灾区人民的心紧紧相连;在那一刻,供销社人的手紧握支援;从那一刻,我们看到了供销社人坚挺的脊梁;从那一刻,我们听到了属于供销社人的掌声!从那一刻,供销社人在抗震救灾中再铸辉煌!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