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6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莱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图为农信社员工为群众介绍相关金融产品。

  近年来,莱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信贷支农主渠道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支农主力军”;同时,莱州联社紧紧围绕“四个面向”的市场定位,探索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转”的资金组织新路子,

  改革中寻发展 发展中求突破

  莱州联社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改革过程中,寻求突破、完善自我,将“支农”作为一切工作中心。

  改革潮头舞大旗。2004年2月,随着省政府办公厅6号文件的下发,齐鲁大地响起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第一声号角,莱州市农信社紧紧抓住机遇,提早动手、争取主动、研究政策、出台方案,全面展开了以改革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为内容的改革。从统一法人联社的组建到申购、兑付央行专项票据,莱州市农信社始终舞动大旗,立于改革的潮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继在山东省首家召开统一法人社员代表大会后,又成为全国首批18家,全省首批两家兑付专项票据的县联社之一。同时,先后被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银监局、省联社等上级单位指定为专项票据兑付、机制创新、薪酬制度改革、贷款“三包一挂”、小企业贷款等工作的试点单位。改革进一步激发了莱州市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力,截至2008年5月末,该社各项存款达86.4亿元,较年初增加10.1亿元,各项贷款达43.3亿元,较年初增加5亿元,前五个月实现经营利润6000万元,主要经营指标均在莱州市金融系统中名列前茅,综合实力居全省同系统前10名。

  改革春风惠三农。深化改革之初,莱州市农信社就坚定了一种信念:改革的目的,就是增强服务“三农”的功能,更好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正因为有了这种信念,该社将改进和提升支农服务水平,作为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们坚定支农服务方向,坚持面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面向产权明晰的中小企业,做中小企业的“孵化器”和助推器;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突出信贷支持重点,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他们积极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农户综合经济信用档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交互式的服务;进一步简化贷款程序,推行贷款上柜台工程,为农户提供“一站式”、零距离服务;开展“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企业”评定工作,推动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创建,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创新服务手段,为信用企业进行贷款授信,简化审批环节;加快电子化建设的步伐,全面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农信银系统,畅通结算渠道;快速发展自助银行、票据贴现、公务员消费贷款等新业务,拓展代收代付业务,增强支农综合服务能力。截至2008年5月末,该社农户贷款余额为165650万元,共支持7万多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民营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农户贷款面达到了31%。  

  一条资金组织新路子

  近年来,莱州联社探索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转”的资金组织新路子,实现了“三农”发展与自身存款增长的“双赢”。自2005年以来,连续3年新增存款超过10亿元,存款余额先后突破70亿元、80亿元大关。截至5月28日,各项存款余额86.3亿元,较年初增加9.98亿元,资金规模稳居烟台市县级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首。

  人无我有,“两大特色”拓宽存款来源。一是以贷引存。该社每半年开展一次集中走访活动,及时了解客户资金需求,并逐户落实责任人,较好地满足了客户的融资需求。进一步简化办贷手续,并利用自身关系广、信息灵的条件,积极为贷户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帮助子女上学、病人就医等服务,进一步密切了社农联系。二是以人为本。该社提出“每个信合人都是农村信用社一个流动网点”的口号,在此基础上,将存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并增加了对基层社存款市场占有率、存款日均额和个人最低存款业务量的考核。通过对员工的动员和考核,辖内形成了“一人干金融,全家齐上阵”的良好局面。

  人有我优,“三抓”措施提升市场份额。该社将客户需求作为服务的指挥棒,提出了“精致服务”的口号,创树了农村信用社的品牌。一是抓服务手段完善。将代理业务和信通卡业务作为市场拓展的有效手段,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加大自助设备投入,大力推广POS机,使用卡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二是抓服务质量提高。从理论知识、业务技能、服务礼仪三方面,定期对一线员工进行培训,并建立以考促学机制,采用“考→学→考”循环培训模式,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同时,实行以“零投诉、零距离、零差错、零缺陷”为目标的规范化服务,采取聘请社会监督员、调阅监控录像等方式,加大明察暗访力度。三是抓社会形象树立。该社通过大张旗鼓地开展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企业的评定,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得到了上级行办、地方党政和农民等的认可。通过赠订报刊、组织秧歌队表演、进家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给农民送信息、送文化、送技术。通过循环播放电视广告、制作专题片、为重要栏目冠名等宣传手段,加强农村信用社业务、服务和形象方面的宣传。

  人优我新,“三项创新”把握市场先机。一是创新信息传导机制。从党政机关、知名企业家和员工社会关系三方面开辟资金组织信息源,及时将信息汇总到联社,适时介入。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根据贡献大小实行奖励。二是创新客户维护机制。对辖内存款黄金客户登记造册,逐一落实跟踪责任人,坚持定期走访,与客户交朋友,从而获取宝贵意见,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三是创新客户考核机制。加大对客户销售收入归社率的考核,对销售收入归社率90%以上的,列为优质客户;对达不到最低归社率的客户,按比例对责任客户经理进行处罚。

  人新我转,“一个策略”适应市场变化。该社按照“城区市场寸土必争,农村市场寸土不让”的工作要求,将人流、物流以及经济增长点的发展变动作为网点整合的风向标,建立了“突出中心、多点并进、全面提高”的网点建设机制,新增存款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40%以上。一是突出中心,就是突出城区这个中心。在金融机构密集的市区主要街道仅保留主要网点,将其余网点向新兴小区、商业区、集贸市场集中。目前,城区网点已达32处,基本做到“有小区、商业区和集贸市场的地方就有信用社网点”。二是多头并进,就是合理安排乡镇网点布局。在保证为“三农”服务的前提下,将乡镇网点向当地的经济发达地带、经济园区集中,将其打造成统领辖区业务的龙头网点,2007年有7个乡镇信用社新增存款超过4000万元。三是全面提高,就是加强对全辖网点的建设。按照“两个不低于”的要求,先后投入资金1300余万元对全辖营业网点进行了装修改造。同时,加大对自助银行、签单台、便民箱、饮水机、电子利率屏等便民服务设施的投入,全面提升网点形象,优化了业务办理环境。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