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南充市农村信用社按照省联社及办事处和南充市委、市政府关于抗震救灾工作总体部署,在抓好自身抗震减灾工作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支持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截至5月26日,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发放抗震救灾贷款1455万元,其中农户建房贷款933万元,种养殖业贷款294万元,生活垫资及其他贷款188万元,企业恢复生产经营贷款40万元,为受灾群众送去了及时雨。
快速反应 精心谋划
办事处副主任康志宁,在灾后几天时间内,先后四次率抗震救灾工作小组,深入到高坪、西充、南部、阆中、营山、蓬安等地就如何支持受灾农户重建家园、帮助受灾企业恢复生产展开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向各县级联社下发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支持灾后重建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增强支持灾后重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想灾民之所想,急灾民之所急,把支持灾后重建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作为关键时期检验农村信用社是为农服务宗旨的试金石。
优化服务 提高效率
各地始终与当地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把“特事特办、效率优先”作为支持抗震救灾金融服务的具体行动。一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正常营业。二是严格遵守综合业务系统运行时间,做好系统线路及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并加强运行监控,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三是积极开展上门服务,有效满足抗震救灾金融服务需求。仪陇联社组织辖内客户经理和网点负责人组成70个抗震救灾小分队,深入受灾农户家中,及时为受灾群众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提供信贷支持。截至5月25日,该联社累计发放抗震救灾专项贷款133万元。四是设立抗震救灾专项贷款发放专柜。全辖各营业网点均设置抗震救灾贷款发放专柜,构建信贷支持“绿色通道”,保证受灾群众随到随能办理信贷业务。五是简化贷款手续,缩短业务流程,提高放贷效率。高坪区小龙镇养猪大户吴行立在此次地震灾害中有多处圈舍受损,有300多头生猪无法安置,急需资金重建圈舍,小龙信用社在得知此情况后,迅速到现场核实灾情,由于该户原授信额度只有2万元,信用社在确保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缩短业务流程,于灾后第二天向其发放抗震救灾恢复生产贷款5万元。
掌握需求 加大投入
一是及时开展抗震救灾资金需求调查。各联社主动出击,深入受灾农户和企业开展灾情调查,准确掌握受灾资金需求特点,做到重点明确,有的放矢,为救灾贷款及时发放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二是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抗震救灾贷款资金充足。三是突出支持重点,把资金用到受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优先满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恢复生产的信贷资金需要。西充县联社主任亲自带队深入到义兴镇神垭宫村一组村民王荣家,了解到地震把本已破旧的两间棚房的中梁石柱震歪了,房子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该联社主任现场办公,义兴信用社及时为该户办理了抗震救灾贷款5000元。四是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根据受灾程度和损失情况,适当追加授信额度。南部县建兴镇供水站在这次地震中受损严重,直接影响群众的生活,信用社主动深入该站调查了解情况,在该水厂原欠信用社近百万元旧贷的情况下,仍然决定投放30万元贷款修复水池,目前已发放贷款13万元。五是对抗震救灾贷款实行利率优惠。对广大农户、个体户因灾后重建所需的生产、生活资金需求,一律执行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对受灾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在执行利率的基础上下浮10%至20%。对因地震灾害不能按期偿还贷款的农户和企业,主动延长贷款期限,不加收任何逾期罚息,并按新的期限确定优惠利率,让利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