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信用社让我念得起书”


  “是信用社让我念得起书。”提到生源地助学贷款,李辉感激地说。家住九江市怡康苑一户廉租房的李辉,现在是江西财经大学大二的学生。他母亲患病在家,父亲是市家具厂的下岗工人,每月300-700元的收入以及220元的家庭城市低保生活费是这个家庭所有的经济来源。李辉考上大学前,姐姐考入九江学院读大学,父母已经向亲朋好友借了不少钱,但仍欠学校学费近万元。儿子的学费与生活费使已经负债累累的李家再次陷入困境。

  2006年底,读大一的李辉向五里农信社提出贷款申请,他说:“全家勉强能维持生活,但是我和姐姐四年的学费与生活费成为了我家最大的难题。”“我恳切希望贵行能批准我的助学贷款。”在贷款申请书的最后,李辉这样写道。

  五里农信社工作人员经过调查后,认为李辉求学愿望强烈,学习成绩好,且其父母愿意做保证人,此笔贷款符合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条件,经信用社贷款审批小组讨论,于2007年7月同意为其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2000元,期限3年。

  如今在九江,通过调查的贫困家庭的学子都能在信用社获得生源地助学贷款。“收到户籍所在地是九江的学生的申请后,信用社工作人员会和街道的工作人员一起上门调查申请人的家庭情况。确认情况属实后,由申请人的父母或者亲戚作为担保人,农信社会为其发放助学贷款。”浔阳信用联社五里分社的主任曹展兴介绍说。

  根据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规定,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国家财政贴息,贷款人毕业后的利息由其自身承担。近两年常有拖欠助学贷款的新闻爆出,农信社开展此项业务,可谓风险大,收益小。“生源地助学贷款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了解贷款学子的家庭情况,并且由其家人作为担保人。而且,这是一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的业务。”曹展兴说。(本版稿件采写:记者 刘小萃  蔡 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