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抗灾自救,新都化工和你一起努力

李俊蕊 图/文

  距离5.12汶川大地震已有数十天,这场巨大的灾难为国家带来了不可估计的损失,也为四川人民带来了史无前例的伤害,幸运的是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爱心救援温暖了整个灾区,无数的个人、团体纷纷对灾区人民伸出了援手。如今前期紧张的搜救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对于幸存灾区的人民来说,生命已经不是问题,现在重要的是如何在灾后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目前各地灾区的重建工作已经陆续启动,这也是救灾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国家、社会也将众多的资源用于灾区人民生产、生活的恢复,广大的农民朋友也在此次灾难中损失惨重,较之城镇人民而言,农民朋友恢复农业生产是灾后自救、重建家园的关键工作。为了帮助灾区农民朋友更快开展生产自救,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重灾区—彭州发起了以“抗灾自救,桂湖复合肥和你一起努力!”为主题的捐肥活动。

  2008年5月22日,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办公大楼前整齐了停放了六辆装满“桂湖”复合肥的大卡车,车体上鲜艳的条幅昭示了全体新化人的热血和爱心:“抗灾自救,桂湖复合肥和你一起努力!”捐赠仪式上,身穿统一服装的新化人再次为汶川地震中逝去的灵魂默哀,董事长牟嘉云以沉痛的声音向大家描述了最新的灾区人民的生活状况,她告诉大家目前幸存的人们正在勇敢坚强地开展各种自救工作,尤其是灾区的农民朋友并没有因为灾害而怨天尤人,这些吃苦耐劳的同胞们一方面在抢收田里的粮食,另一方面准备下一季水稻的种植。每一个在场的新化人无不为之动容,灾区人民坚强乐观的精神感染了每一个人,长久不息的掌声表达着新化人心中的敬佩和感动。川渝销售部经理张祖才作为此次捐赠活动的总负责人,表达了公司对于灾区农民朋友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工作的大力支持,此次捐肥活动首先是针对重灾区之一的彭州市,除了免费捐赠一批“桂湖”复合肥料外,公司还将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向灾区再提供长期的用肥支持。

  众所周知,今年各种原材料的行情是节节攀高,并且供应相当紧张,尤其是钾、磷等原料,很多厂家因为原料采购不足而被迫限产停产,再加上5.12特大地震造成川西众多白磷肥和氯化铵生产厂家的停产,原料供应更是“雪上加霜”,因为国内有70%左右的白磷肥出自绵竹、什邡等重灾区,对整个复肥行业而言可谓是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都化工同样受到不小的影响,备用的原料并不足以支撑满负荷生产,几个川内分公司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限产,公司的产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定单在积压,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支援灾区农业生产尽快恢复,为了帮助受灾的农民朋友开展自救,也为了感谢广大的农民朋友对于“桂湖”长期的支持,新都化工毅然决定利用有限的原料库存集中生产一批优质的赈灾专用肥,不管是从包装还是到生产控制,每一个环节的要求较之平常都更加严厉,新都化工希望能为灾区提供更高标准的复合肥。当一包包打着“赈灾专用”字样的“桂湖”复合肥料装满汽车,那鲜红的字样也代表了新都化工对灾区人民的赤子之心。据统计,首批发往彭州的赈灾专用肥价值近十万元,而这只是新都化工支援灾区农业重建的第一步,公司将陆续在都江堰、德阳等重灾区发起捐肥活动,并将派出三支农化服务小分队深入灾区一线,为受灾的农民朋友解决实际的种植、施肥、灾后救治等问题,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产,最大限度挽回损失。

  在捐赠仪式上,邦力达彭州农资公司代表彭州所有的受灾农民向新都化工表达了深深的谢意,他还说永远无法忘记灾后第一时间新都化工为他们公司及下属的二级经销商送去的现金和慰问品,及时解决了很多人的生活问题,“患难见真情”,他们将永远铭记这份恩情。捐赠仪式的最后,在场的新化人和受捐的客户代表一起双手相挽并高举头顶,“抗灾自救,我们一起努力”的口号传递出新都化工和灾区同行并进的决心。

  地震无情人有情,血脉相连的中国人为救援灾区举行着各种公益活动,近日,在湖北省应城市发起了以“人间有爱”为主题的抗震救灾义演活动,应城市新都化工有限公司代表整个公司参加了该活动,除了积极组织各项义演节目外,还在晚会现场再次向灾区捐款10万元,这是继新都化工首批捐款626048.3元后又一次现金捐助,截止目前,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已通过不同渠道向灾区捐款726048.3元,再加上捐赠的肥料,新都化工为灾区人民奉献的爱心超过了800000元,并且这个数字将继续增长下去。

  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每一个中国人都在祈祷痛苦尽快远离饱受苦难的同胞们,每一只援手都在奉献自己点滴的力量,灾后重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家持续的关注,在抗震救灾的不同阶段,新都化工将一如既往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用不同的努力诠释相同的精神:我们一起努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