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5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爱在天地间
——地震中让我们无数次感动的人和事

  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哪里 

  想着生活继续 

  天空失去美丽,你却等待明天站起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血液里

  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消息 

  相信生命不息 

  我看不到你,你却牵挂在我心里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搭起双手筑成你回家的路基

  生死不离,全世界都被沉寂 

  痛苦也不哭泣 

  爱是你的传奇,彩虹在风雨后升起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  

  这是北京奥组委工作人员王平久在汶川大地震后撰写的诗歌《生死不离》,抒发了对四川汶川地震遇难者的哀悼和对被困者的祈祷。读着这首诗,那些在灾难中让我们感动的画面又浮现在我们眼前。

 

  超越生死的师恩

  在这次灾难面前,他们用行动展现了对岗位的负责态度,把震撼留给了我们,把感动留给了我们,把爱留给了我们。

  千秋大爱

  地动山摇。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灰尘、树木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

  他叫谭千秋,是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的教导主任。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他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被震撼了,他那在突发灾难来临时的瞬间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们心中永不倒塌的丰碑,千秋大爱,大爱千秋!

  我不行了 快救学生

  同样,地震发生时,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24岁的教师苟晓超正在值班。当整栋教学楼开始晃动,他本能地大喊:“同学们,赶快跑!”同时,他冲到阳台上,大声呼叫其他班的老师和学生。大部分学生是从午睡之中被突然惊醒,不知所措。苟晓超一边喊“快跑,危险,快,快……”一边迅速抱起一名学生往楼下冲。到了楼下,来不及喘一口气,立即返身冲上三楼,再抱起两名学生,向楼下冲去……可是,当他再一次向楼下冲去时,顶楼轰然倒塌。被苟晓超抱下楼去的学生得救了。然而,苟晓超被垮塌的混凝土和砖块砸断双腿,胸部也受了重伤,倒在血泊之中。其他人对他实施救援时,他却断断续续地说:“我……恐怕……不行了,快……快……救学生。”因伤势过重,苟晓超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轻轻地闭上了双眼。“我恐怕不行了,快救学生。”这是一句说起来多么简单的话语,可这又是一句说起来一点也不简单的话语,话语背后是一位人民教师对学生的浓浓关爱之情,这感情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生命的渴求。

  亲人们 请记住我的爱

  在地震发生的那个瞬间,北川中学的老师李佳萍正在给同学上课。发生地震后她急忙冲到教室门口,把门打开,组织学生外逃,可是她自己却和没能及时逃出的学生被埋在了废墟中。被埋的两天时间里,在她生命最脆弱的时刻,她仍在鼓励学生们坚持。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把沾满鲜血的玉镯和戒指摘下来交给身旁的学生说:“我不行了,请把这些东西转交给我老公,告诉我老公和女儿,我爱他们。”最终,这位老师闭上了眼睛。

  白衣天使的博大胸怀

  地震发生后,一支支医疗队,满怀着对灾民的爱心,从四面八方涌向灾区,是他们给灾区人民带来了生的希望。

  白天工作 晚上哭

  绵阳市中医院的医生黄琼,在地震发生三天内相继接到7个亲人在地震中去世的消息,然而繁忙的工作却几乎让她没有时间来流泪。

  5月13日,为了抢救在地震中受伤的灾民,黄琼已和医院其他医护人员一样战斗在工作岗位上,整整一夜没有合眼。晚上十点,她终于接到自地震后失去联络的姐姐的电话,电话那头,姐姐用颤抖的声音告诉她:“在平武读书的侄女已经在地震中遇难了!”31 个小时对亲人的担心和牵挂,等来的却是这样的消息,那一刻黄琼只觉头晕目眩,但是想到无数等待救治的灾民,她迅速收敛起悲伤,保持镇定地配合医生做完了一个又一个手术。然而噩耗远没有结束,接下来的两天里,大爸大妈遇难,两个侄女遇难......七个亲人的去世,远在平武的八十老母还杳无音讯,这些像一把把沉重的铁锤,毫不留情地打击着黄琼的心。但是黄琼没有被击倒,拖着虚弱的身体继续工作,又做了近100例手术。在工作中,她仍然用微笑面对病人和同事,甚至没有一个同事知道她的亲人遇难的消息。面对每一个病人,她都笑着安慰他们说:“一定要挺住,至少你还活着,就值得庆幸。”每个病人都在她鼓励的眼神中感受到了温暖,但是没有人知道这句话背后饱含的伤痛。每当工作结束回到家,想到那些遇难的亲人,她就会失声痛哭。

  忙于救治 护士流产

  5月12日2时28分,正在医院庆祝护士节的医护人员突然感觉整栋房屋摇晃不已,“地震了!快回科室,组织自救,转移病人!”听到呼喊,陈晓沪和同事们急忙赶回自己所在的科室。而两天前,她才刚知道自己已经怀了一个多月的身孕。回到病房,陈晓沪忙着转移病人,安慰不知所措的病人家属,扶着能走的病员向病房走去,骤然增多的病人让她忘记了自己有孕在身。

  在无数次的往返后,陈晓沪突然觉得自己腹部非常疼痛,经检查,她的孩子没了。这是一条还没有看到这个美丽世界便匆忙离去的小生命,他曾在两天前给自己的母亲带来了无限的惊喜,可如今,他就这样走了。面对这个结果,陈晓沪表现得很坚强,她说,自己还年轻,现在最重要的是帮助这些还在忍受病痛折磨的灾民,这是一个医护人员应尽的责任。

  手术在地震中继续

  在大地一次又一次晃动的时候,都江堰人民医院的医生陈峰和其他几位同事正在为病人做手术。感觉到地震后,他只是轻轻对病人说了一句话:“我们都在,不要担心。”病人没有说话,在这地震随时可能带走生命的时刻,他选择相信医生。陈峰还在和同事们紧张地为病人做手术,此时他的同事和病人已经转移到了空旷处,四层的医院大楼空了,只剩下这间手术室,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忙碌着。房屋不停摇晃,手术器械偏向左边又偏向右边,柜式空调也倒了下来。曾经有过经验的另一名医生曾令春赶紧指着门说:“这里安全!”7名医护人员赶紧奔了过去,紧紧抱住木门。过了一会儿,震动终于停了,他们赶紧又冲到手术台边继续还没有完成的手术。不久后,又一次的剧烈震动来了,他们像上次一样抓紧冲到门边,震动结束后再次接着手术。在这次不同寻常的手术过程中,没有任何人离开,当时逃生的门就在他们身边,可他们都选择了留下。事后,他们都认为这很正常,是医生都应尽的责任。

  真爱无边

  古往今来,有受难就有救难,虽然天力难抗,但是人性不泯。 地震发生以来,为灾区百姓做点什么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共识,所有国人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遍及全国的捐助活动日益高涨,无论是相关机构有组织的募捐,还是普通民众的自发捐献,其规模和数额,恐怕都改写和创下了中国几十年来无偿捐助灾区的最高纪录。还有来自国外朋友的捐助,秘鲁为四川灾民降半旗的致哀,日本大学校园的募捐,罗马尼亚老人在中国使馆的凭吊,加拿大在华友人的义务鲜血……

  拾荒者的捐款

  5月15日下午,一名约60岁的老人来到了南京江宁区东新南路的募捐点,他头发花白,穿一件蓝色衣服,胸前的补丁起码3个,背后的更是不计其数,衣服下摆已经破烂,脚上穿着一双破烂的凉鞋,手中还拿着一个讨饭碗。 老人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放进募捐箱。工作人员愣住了,还没反应过来,老人已经离开,可是下午3点,老人再一次出现,这次,他掏出了100元,塞进了募捐箱。 老人解释,上午他就想多捐一点,但自己的钱太零碎。老人的话让大家深深感动,地震制造了数不尽的悲剧和痛苦,但也让我们看到了无数的爱心。

  黑暗中相互鼓励

  在灾区,很多受灾群众也团结在了一起,他们曾经互不相识,可是灾难却让他们的心连在了一起。

  地震后被救出的初二女生蒋德佳醒来后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在地震中和她互相鼓励的同学廖丽。事发时,蒋德佳只听见一阵阵惊慌的尖叫声后就昏过去了。醒来时,白天已变成黑夜,自己浑身痛得要命,她想起身,却被一块块破碎的水泥板压住,难以动弹。在饥寒交迫中,一身是伤的她好几次想就这样睡过去,但上方却有一个女孩的声音让她不要睡,这个女孩就是廖丽。她们过去互不相识,但在废墟里通过彼此的鼓劲,最终为官兵赢得了时间,也为自己赢得了生命。而这份经过生死考验结下的情谊,也成为了她们一生的财富。

  八岁小英雄

  在地震中英勇救人的8岁小英雄,是都江堰新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岳小龙。地震发生时小龙在老师的疏导下快速冲出了教室,可是半路上,小龙发现了两个学前班的小妹妹不知所措地蹲在地上,他赶紧回来拽起两人的手拼命往空旷地带跑,刚到操场边,老师就大声叫喊让大家趴下,小龙又立即用身体将两个小女孩掩护起来,终于成功救下了两个小女孩。小龙自豪地说,以后他长大了要当一名人民警察,这样他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多么可爱的孩子,在灾难面前,他不但没有退缩,还把把勇气和爱心传给了我们。

  亲情的力量感天动地

  亲人从来都是一个让人温暖的字眼,不论在我们伤心时还是开心时,亲人都是我们的港湾。在这场灾难中,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那些感天动地的骨肉至亲的爱。

  灾难前母子相守

  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但是她死亡的姿势非常奇怪,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身体也被压得变形了。救援人员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可是当救援人员把手伸进她的身下摸索时,他们发现了她的孩子,这位母亲用生命保护了的孩子。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在安静地睡着,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对孩子进行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在灾难面前,这位母亲用她的爱,孕育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同样感动我们的还有这样一位母亲。救援人员在都江堰一处坍塌的民宅寻找存活者的时候,一个让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没有了呼吸,她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笑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医护人员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女婴立即哭了起来。听到女婴的哭声,在场的人无不掩面而泣。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在努力保护着自己的孩子。看惯了母亲给自己孩子喂奶的幸福场景,医护人员们看到这样的画面后产生了无法抑制的悲痛。

  不仅母亲对孩子有着浓浓的爱,孩子对母亲的爱的力量也是很大的。5月12日中午,青川县人民医院附近居民楼5楼里,5岁的儿子吴俊毅背起书包拉着妈妈张丽蓉的手,正准备出门,这时候,居民楼摇晃起来,砖头、水泥块不停往下掉。张丽蓉怕砖头、水泥块伤着儿子,马上用自己的身子掩护儿子,任凭砖头砸在自己身上,上面掉下的一堆瓦砾掩埋了张丽蓉的双腿。张丽蓉完全动弹不得,此时,她急忙让儿子离开。可是,小俊毅却不肯走,他发疯似地开始刨起张丽蓉腿边的瓦砾,灰尘满面的他不停地刨,终于刨开压在张丽蓉腿上的瓦砾。在儿子的亲情感召下,张丽蓉奋力站起来,母子俩相互搀扶,终于冲出居民楼,最终得救。

  八旬夫妇的感动

  家住四川北平县擂鼓镇的年过八旬的老人李明华也是这场灾难的受害者,他的老伴雷老太太是一名聋哑人,但李老先生平时就对老伴疼爱有加,两人感情一直很好。不幸的是,他们的孩子幼年便患病去世了,两人便一直相伴到现在。地震发生时他们的房子摇得特别厉害,惊恐万分的雷老太太迅速从屋内往外跑,没想到房子瞬间倒塌,雷老太太被落下的砖头砸伤,倒在地上。此时,李明华从另一间屋子跑出,看到倒下地上的老伴,不顾危险,跑过去用自己的身躯挡住掉下的砖头瓦砾,使劲呼唤老伴的名字。看到老伴朝自己微笑,老先生立即用自己瘦小的身躯背上比自己重30多斤的老伴,没命地往前跑。跌倒,爬起,又跌倒,又爬起,李明华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老伴送往安全地带,自己的脚扭了,胳膊碰伤了,他丝毫感觉不到。就这样,他背着老伴不停歇地走了5里路,终于看到了救护车。当老伴被抬上救护车时,他却瘫在了地上,差点晕了过去。

  军人的温情

  面对灾难,只有永不言弃的坚持才能给每个受灾者以生的希望。而军人们用自己的生命,为灾区的人民带来了希望和阳光,点燃了他们抗灾必胜的信念,演绎出一幕幕使人动容的人性光华。

  亲人 请原谅我

  15日中午11时30分,都江堰市观凤小区巷内,一具遗体平卧在砖地上,上面盖着厚厚的棉被,一位军人跪在面前,大声痛哭:“爸爸,我不能送你了,请您原谅我……”军人语音哽咽,肩膀不住抖动,身旁的数十名武警战士忍不住哭出声来。这名军人就是武警成都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张秋红,逝去的老者是他的父亲。地震发生后,张秋红的父亲和嫂子都被埋在废墟下。当时张秋红正在成都某中队指挥训练,当时并不了解都江堰的情况,对于当时住在都江堰的父母亲、嫂子、妻子和孩子的情况一无所知,一直在部队备战。在挖到父亲和嫂子的遗体后,支队特别为张秋红放了几个小时假,让他处理父亲和嫂子后事。“请父亲理解我,作为一名军人,我有责任救出更多的灾民,我不能陪你回湖南了。”跪在父亲遗体前,张秋红为父亲上了3柱香,低头沉默许久。他跟自己说,废墟里还有别人的爸爸,别人的嫂子,作为一名人民的军人,为了更多家庭的团圆,他一定要坚持下去。

  同样带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奋斗在一线的还有成都军区某坦克修理大队军人陈宏。他的6名亲人被埋在什邡市红白镇的废墟中。可看到驻地附近小学有100名学生被埋在坍塌的教学楼里。陈宏毅然决定留下。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陈宏和战友从废墟中救出一个又一个学生。他说,他始终坚信,只有救治更多的人,才对得起失去的亲人!

  求求你 我还能再救一个

  还有一个故事相信大家也都听到过。在四川绵竹的一所小学,有不少孩子被压在了废墟下。消防战士们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从里面救出了十几个孩子。可就在他们要接着营救时,余震又来了,再进入废墟将十分危险,指挥部下了死命令,让废墟中的人马上撤出来。然而此时,几名刚准备撤出的战士又发现了几个还活着的孩子,于是他们不顾危险,转头就往废墟里面冲。可是这时,坍塌发生了,往里冲的战士被其他的战士死死拽住,拖向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一个孩子的战士忽然跪了下来,大哭:“你们让我去救一下,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下,我还能再救一个!”

  这名战士就是四川省绵竹市消防大队的战士,19岁的荆利杰。这是多么质朴的话语,这又是多么让人震撼的话语,要有多大的深情才能在如此危险的时候作出这样的呼喊!

  放弃生命的震撼

  军人们不顾辛苦的营救,让灾区人民的心里装满了感动和心疼,面对军人的无畏付出,人民也深深地记在心里。汶川县映秀镇马尔康县卫生保健所医生杨云芬发生灾难后扛着断石,撑了四天。看到军人们在颤巍巍的残墙和悬梁下不肯放弃的身影,心系着救援人员和其他受灾群众的杨云芬含泪让大家放弃救援,用玻璃片划破了双腕,吞下了金戒指,在场的所有人都失声痛哭。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