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5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终于联系上了彭州供销社
2008年5月17日 星期六 阴
本报记者 员军虎

  早上7点,我随四川省社老邻居公司领导从成都出发,前往彭州慰问王政的家人,同时查看灾区连锁店的受损情况。王政是老邻居公司的职工,老家就在彭州灾区。地震发生以后,他当天夜里回去看了一眼老家的父母,之后就一直坚守在成都公司的工作岗位,抢运救灾物资。

  因为担心交通管制,我们一行3人绕开运送救灾物资和灾区伤员的高速公路,从国道进入彭州。彭州是这次地震中的重灾区之一,虽然此前已经从很多媒体上看到了许多关于灾情的报道,但亲历灾情现场,我依然感到震惊和痛心:彭州的房屋几乎都出现了裂缝、房顶的瓦片震落满地……由于对彭州的情况并不熟悉,加上彭州的通讯依然不是十分畅通,我们决定首先赶到老邻居公司在彭州的配送中心。上午9点,我们见到了配送中心的负责人白亚欧,他告诉我们,在彭州市受灾最为严重的地方是靠近汶川县的龙门山、小鱼洞、白鹿、通济、新兴等6个山区乡镇,而且,现在通往这些乡镇的道路全部实行交通管制,前往那里的所有车辆包括救灾物资运送车辆都必须要市政府开具的通行证。我们决定立即办理通行证,今天一定要去灾情最为严重的几个乡镇!

  彭州市政府大楼前的广场上异常地繁忙:满载救灾物资的车队、列队待命的志愿者队伍、紧张忙碌的工作人员、大大小小的抗震帐篷、感人肺腑的巨幅标语……偌大的广场显得格外拥挤。彭州市政府的办公楼虽然外表尚好,但楼体结构已经严重受损,政府的相关部门已经撤离大楼,在大楼前面的广场上搭起的抗震棚里办公。我找到彭州市委宣传部的办公地点,登记了自己的证件之后,想办理一份前往那六个乡镇的通行证,但被婉言拒绝;这时,配送中心的同志过来说,他们也没有办理到通行证。我们只好决定先到灾情不太严重的几个平原乡镇去看看,尽量向山区镇靠近,看看有没有机会能进入。

  王政老家在丹景山镇东方村,从县城到那里并不远。一路走来,不时看到人们在自家的屋顶上修缮房屋,田里也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开始抢种水稻,来到王政家,精神矍铄的王老爷子正在洗衣,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很是开心。交谈中,听到我要采访供销社的事情,老爷子马上告诉我们,村里雷华友一家人都是通济镇供销社的职工,他们家在镇上的店铺也遭灾了。这可是我在灾区得到的第一个供销社职工的消息!我们赶紧起身,前往雷华友家。可惜,我们没有见到雷华友,只见到他的妻子和女儿,雷华友的妻子任天蓉给我们讲述了镇供销社的受灾情况:镇供销社几十间库房全部垮塌,财物损失惨重,所幸人员没有伤亡!

  离开东方村,再一次和彭州市供销社联系,依然未能接通,我们决定向几个重灾乡镇前进。前往重灾区的主要路口依然交通管制,我们依然不能进入,这时同行的王政突然想起一条平时很少走的小道,于是驱车前往。那条小路颇为残旧,但却没有站岗人员,我们几个欣喜若狂,立即顺着小路驶向山里重灾乡镇。

  顺着山路,一路前行,一路震惊,一路痛心,一路悲伤……之前看到的那些受灾场景根本无法与这里的惨烈景象比较!举目望去,满眼的残垣断壁、山崩地裂、断桥残路、木石横滚......在我们走过的4个重灾乡镇里,我几乎没有看到一间完好的房屋,在路过的每个村庄旁边,都矗立着一顶顶抗震帐篷,一队队人民子弟兵挥舞铁锹钢钎,一队队白衣天使进出穿梭,一个个灾民在已成废墟的家园旁徘徊寻觅……不知不觉间,我的眼睛模糊了。

  时间已近18点,天色越来越暗,我们又尝试和彭州市供销社联系,这次通了!电话里,彭州市供销社主任刘继辉告诉我们,地震发生后,他和市社的同志们一直奔波在抗震第一线,今天晚上才有空回到办公室。当他得知中华合作时报的记者已经来到彭州时,他显得十分激动,我也有一种找到了亲人的感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