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四月,曾经是一个飘“雪”的季节。这“雪”花打着卷,铺天盖地随风飘荡。“雪”花不是雪,是榆树花絮在播种。如今的四月,这样的景象已经不多见了,相反却是姹紫嫣红一片。尤其是今年的四月,随着奥运圣火的传递,北京人似乎感觉到满街的花草也鲜艳如火。
北京人向来关心时事,只要上了北京的出租车,您就会发现的哥传播新闻的热情。上至中南海国家政策方针,下至胡同大妈邻居琐事,的哥都会给你娓娓道来。如果您最近来北京乘出租车,的哥跟您说的第一句话可能是:请不要吸烟!
自从圣火传递开始,北京奥运进入倒计时,关于如何举办这一届“健康奥运会”不仅是全球人士关注的焦点,更是北京人关注的焦点。自两会以来,关于控烟的言论越来越多,各地控烟的做法也越来越激烈。北京市政府第204号政府令公布的《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详细确定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范围。这是本市实现无烟奥运、创建健康城市的重要举措,也使北京向无烟城市迈进了一大步。根据规定,自5月1日开始,10类公共场所届时将全面禁止吸烟:医疗机构的室内区域;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和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区域;影剧院、音乐厅、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技馆、档案馆、少年宫、纪念馆等科教、文化、艺术场所;商业、金融业、邮政业和电信业的营业厅;公共汽车、出租车、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工具内及其售票厅、室内站台;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体育馆、健身馆;健身场、体育场的比赛区和座席区。其中,体育馆、健身馆是第一次列入禁烟范围。
由于出租车也属于禁烟令规定场所,的哥作为出租车的经营者,自然也应履行这个责任。其实在禁烟令下来之前,很多出租车上已经贴上了禁止吸烟的宣传单。但是,无论是的哥自己,还是乘客们都对此类宣传单熟视无睹。有一位的哥告诉阿文,独自一人开车,从凌晨到深夜,如果碰上不爱说话的乘客,他几乎一天都没有机会开口说话。为了解闷,偶尔点上一支烟,让疲劳的神经舒缓一下。如今禁烟令下来,的哥们告诉阿文,为了绿色奥运,他们会遵守这个规定。实在忍受不住,就牺牲开车时间,下车找个可以吸烟的地方过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