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信社改革系列谈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小额农贷破解农村金融难题 (六)

肖四如

  以市场化选择、商业化运营为基础,政府适当政策扶持,通过金融手段,引导农户逐步走向市场,并实现金融企业可持续发展。

  扶持贫困弱势群体的小额信贷,既要有政府政策适当扶持,又不破坏市场化运行机制,既要努力满足农户有效需求,又要防范风险。这是世界性难题,过去我国主要是通过财政补助或贴息贷款进行扶贫帮困,助长了贫困群体的依赖心理,弱化了农民的市场观念,导致农村市场发育滞后,一些尝试发放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在非商业化经营带来巨大经营风险的情况下难以为继,从而撤离农村市场。

  前些年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发放了大量扶贫贷款、救灾贷款,有的政府给予贴息,由于这些贷款不是按市场化操作,农民认为是国家扶持的,也不珍惜信贷资源,导致大量扶贫救灾贷款变成不良贷款,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农民信用观念和市场意识的形成。

  实践证明,农村金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市场化、商业化道路,以市场化机制选择金融资源投向,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解决有效运用资金的问题。小额农贷坚持“市场化选择服务对象、商业化持续运营、政府政策适当扶持”的思路,由信用社按市场原则依据还款意愿和能力来选择贷款对象并进行贷后管理。

  同时政府在减免税收、优化信用环境、项目推介引导、风险补偿等方面给予适当扶持,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农民按照市场需要发展生产、科学消费、有效理财。针对现阶段农村发展特色,充分发掘农村信用资源,形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户担保贷款和信用共同体贷款等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信用保证方式,走出一条以综合利用信用资源为核心的农村金融创新之路。

  各地在发展农村信用贷款时,一是充分利用千百年来维系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借有还、父债子还、诚信为本为基础的道德价值观念,发展小额农贷、农户联保等特色的信用保证方式,实现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充分利用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基地组织、中介组织、龙头企业、合作协会等具有共同区域、共同利益、共同产业特征的经济组织,以农村金融信贷为纽带形成各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信用共同体,创新各种担保方式,构成联保机制分散风险,解决农村经济组织贷款难问题。

  三是充分利用社区政府在引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信用资源,开展金融产品和担保方式的创新。比如,政府推动林权改革,农村金融部门就可以与林业部门互动,发展林权抵押贷款,形成新的担保方式;政府引导新农村建设,农村金融部门就可以与新村办、基层政府等组织互动,开展农民住房贷款,满足农民建房资金需求。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