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把农信社的信贷风险归纳为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自然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笔者认为,总体应归纳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两个方面。主观风险是指人的主观因素导致的信贷风险。客观风险主要是指客观存在的、非人的主观因素形成的风险,如意外风险、自然风险等。
此外,还有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的两重性。一是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形成虽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也存在主观上对政策的领会和贯彻执行不到位、对市场的分析预测及判断不准确的因素;二是管理制度上的缺陷所形成的风险,对执行者来说是客观因素,但对制度制定者来说又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三是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欠缺引发的风险,虽然是客观的,但很大程度上有自身的学习、单位对其培训和用人方面的主观因素。
通过对农信社近年来发生的金融风险的分析,笔者发现,在诸多引发金融风险的因素中,主观因素是主要的风险来源。因此,笔者认为信贷风险防范应以人为本。
一、选配好信用社负责人。从近年暴露的信贷风险及信贷违规案件看,选配好基层信用社负责人是关键。优秀的负责人不仅能准确分析和判断风险,把好贷款准入关,有效防范风险,而且能通过贷后的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风险、控制风险和化解风险;有的负责人虽然能尽责工作,带头执行制度,但管理能力有限,决策风险和管理风险在所难免;有的负责人虽然工作能力较强,但“健康带菌”,甚至是“带病上岗”,自身的不轨行为可能影响部分信贷人员,形成群体道德风险。因此,选好人、当好家、办好事,已成当务之急。
二、抓好信贷人员培训工作。由于过去信用社很少招收、甚至未招收员工,导致目前员工年龄结构断层。老员工几乎都是农行信用社“分家”前顶替和内招进来的,年龄已偏大,且文化素质相对不高,接收新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部分人员已难以适应和胜任信贷工作;年轻员工基本是近几年新招聘的,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合格信贷员紧缺现象在部分社比较突出。因此,不断充实调整信贷人员,加强信贷人员的素质培训和培养,提高信贷人员的政治及业务素质、道德修养和实际工作能力显得十分紧迫。
三、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员工的工作热情是防范信贷风险的关键,怎样才能激发呢?笔者认为,一要做好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二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制定考核办法,要以调动绝大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出发点,特别要把贷款营销任务的分配与各地区信贷需求相结合,营销数量与质量相结合,发放与收回相结合,并把不同种类贷款与所需不同的工作量区别考核,杜绝因考核办法的缺陷,而消极放贷、盲目放贷、被迫违规放贷等现象的发生;三要奖罚分明。对成绩突出的要重奖,反之,对贷款风险防范、控制和化解不力,形成风险损失的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处罚办法,对发放“三违”贷款的要严惩不贷,加大“三违”成本。
四、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现有的风险管理制度,有的是照搬硬套的,不符合本地实际;有的是闭门造车,个人的观点贯穿于制度之中;有的不够严谨,缺乏完整性和严肃性,随意性较大。这些制度,不仅使执行者不知所措,而且使检查监督者也无所适从,存在一定的制度风险。因此,要求制度的制订者在制订制度时,不仅要全面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推敲修改,确保制度的严肃性,而且对制度要从充分性、合规性、有效性和适宜性等方面进行后评价,通过后评价,及时修订和完善,杜绝管理“断层”和风险控制“盲区”,保持风险管理的连续性和风险的可控性。